商鋪名稱:長沙奧亞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聯系人:陳紅帆(小姐)
聯系手機:
固定電話:
企業郵箱:1537677282@qq.com
聯系地址:湖南長沙縣星沙經開區螺絲塘路68號星沙壹號企業特區2棟2單元805
郵編:410200
聯系我時,請說是在焊材網上看到的,謝謝!
本公司提供專業的上門滅鼠/滅蟑/除蟲/白蟻防治服務,服務一流,技術精湛,價格公道!!
大量供應滅鼠/除蟲/白蟻防治/消毒系列產品,歡迎各位有需求的客戶來電咨詢,量大優惠多!!
長沙奧亞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本公司擁有10年害蟲防治經驗,為你解決一切問題!!
聯系電話:15308442088 周女士 0731-86867100
Q Q:2873648607 歡迎隨時咨詢!!!
門市地址: 長沙高橋友誼大市場南新塘垅25棟2號門面(奧亞環境)
公司地址: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螺絲塘路68號星沙壹號企業特區2棟805
服務項目: 滅蟑螂,滅老鼠,滅臭蟲,滅跳蚤,白蟻防治,滅蚊蠅,消毒除味
經營產品:電子貓捕鼠器,野外用滅鼠器,超聲波驅鼠器,大功率驅鼠器,粘鼠板,捕鼠籠,蟑螂藥,跳蚤藥,白蟻滅治藥,白蟻預防藥,蚊蠅藥,室內外環境消毒劑,飲水機消毒片,寵物消毒片等
白蟻的防治方法很多,從根本上來說可以分為3種處理對象及2種技術方法:
土壤處理:白蟻大都透過土壤入屋,因此土壤必須小心處理。
木材處理:接觸到地下的房屋木材都必須處理。
專家處理:可找有環藥病媒執照的專家。
預防技術:使用國家推廣的正規藥劑和專業技術指導規程進行處理。
滅治技術:跟據專家現場危害的判斷,使用傳染性藥粉進行處理或直接噴灑藥水處理。
臺灣乳白蟻廣布于中國長江以南各省,包括臺灣、香港、澳門和海南的西沙群島。它是危害房屋建筑、埋地電纜和綠化樹木的世界性大害蟲。
1)營集中型大巢
臺灣乳白蟻當群體逐漸發展巢群成熟時,可成為集中型的大巢。巢由許多木質纖維為主巢片構成,還包含一些土質、糞便、砂粒和分泌物粘合而成蜂窩狀和片狀結構,故稱千層巢。巢位有地上、地下和樹巢之分。當群體不斷壯大,除主巢外還有副巢。主副巢之間有蟻道相通,互相在聯系。經同位素示蹤測定,它們取食活動范圍可達50~100米的距離,4小時后副巢中的白蟻可返回主巢一次。主巢僅有一個,副巢視群體發展需要可有1至多個。
2)蟻巢的外表特征
(1)排泄物(排積物):是工蟻筑巢時從墻體內銜出的物質堆積在蟻巢的外圍,是褐色的疏松泥塊。如是木頭巢或樹巢是工蟻從樹內銜出經加工纖維素物質。
(2)分飛孔(分群孔):是有翅繁殖蟻在繁殖季節進行分飛的孔口。
(3)通氣孔:是白蟻群體調節巢內氣體和溫、濕度的小孔,孔口很小,一般僅有 1mm直徑,接近主巢。
3)巢群成熟時有翅成蟲進行分飛
分飛時間與溫濕度密切相關,廣東地區4月下旬至6月;湖北地區5月—7月的雨季。分飛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分飛始期、分飛高峰期和分飛末期。♀♂性多數為1:2或1:3之間。
4)初期群體的建立
雌雄配對營建新居后即進行交配,一般交配后1個星期產卵,1個月左右孵化。初期群體0.5年50頭,1年80~243頭,1.5年300頭,2年418~956頭,2.5年1000~1500頭,3.5年2732頭,4年5000頭,5年估計也可能僅有10000頭,6~7年發展比較快,尚未產生有翅成蟲前仍是未成熟群體,不同巢齡群體數量有變動,隨著巢齡增長,群體數量增加。
群體數量的發展快慢主要取決于生態條件,特別是溫度、濕度和食料是否得到滿足。 1973年4月27日 接種配對一批置于恒溫(30°C)、恒濕(85%)培養箱中,給予充分食料和適當水分,群體發展相當快,在 1974年7月24日 檢查一對(配對后15個月)群體數量已達1039頭,其中工蟻915頭(占88%),兵蟻124頭(占12%)以及蟻卵一堆。
5)巢群的發展和成熟
臺灣乳白蟻經過室內配對培養和野外移植埋放觀察,經過8年巢群成熟會產生有翅成蟲,估計當時種群數量15~20萬個體。美國的Higa(1981)在夏威夷進行的分飛移植培養的單個實驗群體,11年后產生有翅成蟲,估計當時的種群數量已超過10萬個體。 從蟻巢
群體成熟第一次產生有翅成蟲以后到巢體衰老前,估計會有30~40年時間,種群個體數量,有翅成蟲數量在正常情況下都會逐年增加,才保持相對穩定,再后會逐漸衰老成自然死亡。
6)巢齡與個體大小的關系
巢體未產生有翅成蟲前都屬未成熟群體,個體大小隨巢齡增長而增大。臺灣乳白蟻配對培養8年產生有翅成蟲的個體大小基本穩定,在以后幾年至十幾年大小變化不大。但兵蟻個體群體成熟的初期幾年仍然偏小。 通過長期飼養觀察,臺灣乳白蟻巢群發育的不同時期,其生物學特性有很大變化。不同發育階段兵蟻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兩年半以內的幼齡巢,兵蟻個體約占總數的10%~15%;而8年以上的成熟巢群,兵蟻數量急劇下降,約占群體數量的4%~5%。在巢群不同的發育階段,其形態特征有著很大變化,有翅成蟲配對建巢后6個月的幼齡巢,其兵蟻體軀甚小,一般頭寬小于 0.99mm 。隨著時間的推移,巢群進入成熟階段,其兵蟻體軀漸漸增大。測量結果表明,經過20年發育的群體,其兵蟻頭寬可達1.16~ 1.25mm 。所以成熟巢群兵蟻比幼齡巢群兵蟻頭寬的增幅可達1/4強。除此以外,兵蟻前胸背板以及觸角節數等隨著群體的發育逐漸增長。
(1)粉劑毒殺法
常用的滅蟻粉有兩種,即以亞砒酸為主的砷素劑(急性)和六氯環戊二烯的系列殺蟲劑產品滅蟻靈(mirex)(慢性)。
1) 亞砒酸(毒劑)80%
滑石粉(填充劑)15%
三氧化二鐵(著色劑)5% 2) 亞砒酸70%
硫磺(增效劑)15%
滑石粉10%
三氧化二鐵5% 3) 滅蟻靈粉50%
甘蔗渣、纖維素粉50% 4)氟鈴脲(Hexaf Lumuron)0.25~0.5%
餌料(甘蔗渣粉或纖維素粉)99.5~99.75%)
要求粉末干燥,噴出均勻,霧狀散開。效果很好。在稍微潮濕環境施藥也較為理想。自從20世紀70年代推廣應用滅蟻靈以來,由于其防治白蟻效果良好,毒性又比沿用的砒劑為低,為防治家白蟻的粉劑又增強了新品種。這種粉劑作用緩慢,傳遞性能好,可導致全巢死亡。
(2)誘殺法
①簡易誘殺法:室外多采用土坑誘殺法,應選擇有白蟻出沒的地方或有白蟻的大樹邊掘一土坑,長、高、深各為30~ 40cm ,不能積水,坑內放置家白蟻喜食的松木或甘蔗渣,加入小量松花粉更好,最后用松樹枝芒萁或麻袋及塑料薄膜覆蓋。室內多用木箱或紙箱,誘箱放在白蟻活動的地方,少則3~4天,多則20天左右,可將白蟻誘集數以萬計,時間再長,誘集箱變為蟻巢,就在誘集箱或誘集坑中將木版輕輕地分層撓起,噴滅蟻藥粉。可達100%巢群白蟻死亡。找不到蟻巢同樣可以達到消滅整個群體的目的。
②藥劑與誘餌結合的“白蟻誘殺劑”:近年來用藥劑與誘餌結合的“白蟻誘殺劑”已在國內外占主導地位。在誘料方面,根據不同種類白蟻的食性,各地采用的餌料有松木屑、甘蔗渣、衛生紙、玉米芯等。選用的均為滅蟻靈,適宜作為毒餌中的殺蟲劑成分,白蟻誘殺劑的推廣是中國近年來防治白蟻手段的一大突破。 2黑翅土白蟻的生物學與滅治 2.1黑翅土白蟻的生物學黑翅土白蟻是高等的培菌白蟻,對生態條件要求嚴格,人工室內飼養,很難培養成功,從分飛配對飼養到巢群成熟飛出有翅成蟲,世界上仍沒有成功的例子。它是堤壩和農林作物的大害蟲,中國南方各省危害嚴重而普遍。
1)主巢(王室菌圃)及副巢(衛星菌圃)
所謂主巢是居住蟻王、蟻后有王室菌圃的巢居地方。蟻王、蟻后一般深居王室(王宮)之中,“王宮”由泥土經白蟻特別加工而成,外表光滑,質地堅硬。在主巢外圍1~ 10m 范圍,有星羅棋布的菌圃(副巢)和空腔,主巢只有一個,副巢(菌圃)則幾十至100多個。衛星菌圃在主巢 1m 范圍較多,在8~ 10m 遠處也有零星菌圃分布。 ) 成年巢(成熟群體)產生有翅成蟲分飛
(1) 分群孔:在分群季節進行分群時分布在蟻巢附近地面上,形似不規則的小土堆凸起,用螺刀挑開呈上拱下平的孔道,底徑一般3~ 5cm 。高2~ 4cm 。分群孔數量少則3~5個,一般10余個,多則數十個。 2) 侯飛室:由分群孔往下挖3~ 30cm 深有許多似彎月形或扁平狀腔室就是“侯飛室”,已羽化的有翅成蟲聚集在此,等候分飛。侯飛室寬3~ 5cm 、高1.5~ 2cm 、長幾cm~ 20cm ,迂回曲折,有的重疊分層,侯飛室上通分群孔,下通大蟻道,直通蟻巢。 (3) 分飛期:它是當年羽化,當年分飛,分飛時間多在4~5月份,因地理緯度與氣候關系,海南島3月中旬已開始,湖北、河南6月下旬仍有飛出。發展旺盛成熟群體每一巢在當年分飛季節分飛有幾次進行。 (4) 有翅成蟲數量與性比
野外誘捕確定巢群有翅成蟲數量十分困難,燈光誘捕無法確定巢群數量,有時天仍未黑燈光暫無作用。根據挖巢解剖統計,小則近千頭—幾千頭—2萬余頭有翅成蟲。
有翅成蟲性比:正常發育的巢群其雌雄性比大致相當。
2.2 初期群體的建立
1) 常溫培養很難過冬
雌雄配對接種培養在培養器、玻璃板、花盆、玻璃缸共有30對,在2個月內25對可成活產卵,成活率83.3%。3~4個月成活率36%~40%。6個月以后(即當年11月以后至第2年3月),室溫降至20~ 10°C ,群體很難過冬,成活率僅達6.6%。雌雄配對定居后約6~8天開始產卵,每天產卵4~6粒,第一批產卵約30~40粒。孵化期為26~40天。幼蟻經數次脫皮(從卵開始約經60~80天)后變成小工蟻,開始能進行銜泥修路等工作。
2) 產卵及孵化情況
在開始產卵頭9天內產卵28~45粒(平均35粒),第一批產卵后要停產一段時間,以后產卵慢慢遞增,從21個初建群體在配對后64天內產卵60~103粒(平均87.3粒)。從卵孵化至工蟻出現所需時間14~19天(平均16.7天),從卵孵化至兵蟻所需時間20~26天(平均23.81天)。
3) 溫度與食料對幼齡群體的影響
最適溫度為25~ 28°C , 15°C 不產卵,高于 33°C 也不適宜,初期群體配對培養除需合適溫度25~ 30°C ,濕度80%,仍需有足夠食料:大葉桉樹皮粉、甘蔗渣、松花粉、菌圃干粉(或新鮮菌圃),草紙(濾紙)墊底,如果缺乏食料,雌、雄父母蟻會食去卵粒或幼蟻。 2.3 群體的形成、發展與衰老
白蟻巢群從初建、成長到衰亡的過程中,蟻巢結構相應地由單腔到多腔,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并總結出蟻巢的7種基本形式。
1) 幼年巢時期
(1) 單腔空巢(無菌圃期—菌圃始期)(3~6月):有翅成蟲經分飛后落地,雌雄配對入土營巢,居住在 1cm
X 1cm X 0.5cm 小腔中,離地深幾厘米到 20cm ,3個月內入土深度10~ 30cm ,腔室大小長徑1.5~ 4cm 、短徑1~ 2.5cm 、高0.8~ 1.6cm ,巢群成員工蟻(25~35)、幼蟻(17~54)、蟻卵(32~50),蟻與卵合計74~139頭(粒)。第4個月開始建菌圃,半年解剖仍未有完整菌圃。
(2) 單腔菌圃巢(腔內有飽滿菌圃):小腔室巢深30~ 70cm ,群體成員數量300~500頭,時間約1~2年。
(3) 多腔菌圃巢(多菌圃并有多個空腔,仍無分飛孔和候飛室)(巢齡3~4年):主巢入土深35~ 90cm ,王室菌圃長 20cm X 20cm X 12cm ,衛星菌圃有3~14巢,空腔3~13個,巢群體數量1020~5000頭。
2) 成年巢時期(主要標志巢中產生有翅成蟲、巢外地表有分飛孔,巢內有候飛室):巢群年齡少則5~6年,多則7~8年。
(1) 成熟初期巢(層積多腔巢):巢群首次產生有翅成蟲后1~2年,分飛孔較少,幾個至20個,有翅成蟲數量幾百至幾千,預計群體個體數量幾萬~20萬。
主要特點:主巢泥骨不甚發達,主巢菌圃只分成幾層,巢腔內上部有大塊帽狀菌圃,王宮一般位于王宮菌圃內約1/3高處,主巢長徑35~ 50cm ,衛星菌圃30~50個,空腔較少,主要深度0.85~ 1.95m 。
(2) 成熟興旺巢(塊積多腔巢):巢群產生有翅成蟲后3~5年,巢群發展屬最興旺發達時期,分群孔有數十個至100余個,有的3~5群,10個、8個分成幾片,有翅成蟲數量1萬至幾萬,巢群個體數量數十萬至超百萬。
主要特點:主巢骨架發達,由泥片分成許多小室,各小室都有一個豐滿菌圃,王室菌圃上部有一塊塊的菌圃,王宮位于王宮菌圃的2/3高度。
3) 衰老巢時期(萎縮多腔巢):幼年—成熟—衰老估計在20年以后,群體數量逐步減少,有翅成蟲減少,不產生有翅成蟲飛出。巢群空腔很多,空腔數多于菌圃數,菌圃多數不飽滿,有的只有半空腔或1/3腔,主巢中王宮菌圃多數萎縮,頂部成大空腔,骨架顯出。估計過3~5年后會自然死亡。
2.4 黑翅土白蟻的滅治歷史與現狀
中國對黑翅土白蟻滅治工作是由淺入深不斷發展,技術上不斷改進的過程。目前最廣泛是用滅蟻靈毒劑加誘餌劑制成毒餌最為有效。
甘蔗渣或大葉桉樹皮54%(餌料)
滅蟻靈2% (毒餌劑)
白(紅)糖22%(催引劑)
面粉22%(黏固劑)
在餌料里加少量的松花粉和防腐劑,既更快引到白蟻又能防餌料發霉。
制法:把甘蔗渣或大葉桉樹皮輾成粉末,將糖和適量的水搞溶,在糖水中加面粉攪拌成糊狀,再將甘蔗渣或大葉桉樹皮粉,倒進糊狀物攪拌均勻,將上述攪拌均勻物制成 6cm X 1cm X 1cm 的毒餌條,放入干燥箱(60~ 70°C )中烘干。包裝好,切勿受潮。
2) 滅蟻靈毒餌粉劑(配方):
餌料(甘蔗渣、大葉桉樹皮、松木屑、纖維素粉木茨粉)粉末(過100目篩)60%。
滅蟻靈(毒殺劑)粉(過100目篩)40%。保持干燥,均勻噴出。在誘箱中噴效果尤佳。
毒餌投放的方法:
凡是有白蟻活動的蟻道,泥被、泥線及分群孔中均可投放滅蟻靈毒餌。最好將毒餌放入白蟻往來主道內。毒餌放后蓋上瓦片或樹葉,周圍用濕土封密,別讓螞蟻去食。此毒餌只要被白蟻吃下,就會將全巢白蟻殺死。
尋找死巢指示物炭棒菌和對巢灌漿填洞
白蟻吃了毒餌后93%~99.3%均可全巢死亡。在1~3個月內巢深在 3m 以內的地表上都會長出炭棒菌Xylaria nigrescns。根據長出炭棒菌范圍灌漿填洞,加固堤壩。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有用白蟻治病的記載。經初步分析,白蟻之所以能治病的原因有二:一是由于白蟻巢內陰暗、潮濕,加之有大量的分泌物及排泄物,因而二氧化碳濃度很高。家白蟻巢內的二氧化碳含量,一般占氣體總量的0.5%~ 6.5%,要比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10倍至一二百倍。在這樣受到嚴重污染的惡劣環境中,許多生物都難于生存繁殖,而白蟻卻能安然無恙地在巢內長期生活繁衍,從未發現有白蟻染病自行死亡的例證,這說明白蟻體內有著抗多種疾病及癌癥的元素及其他有機成分。二是因為白蟻長期棲居于地下,在土中開掘隧道,搬運土粒筑巢,吸食地下水和咀嚼吞咽帶有土質的木材,因而體內積累了各種微量元素。有人對家白蟻進行光譜測定,在它們的體內測到的主要元素有鈷、銅、鈦、銻、鉻等,看來白蟻能積累自然界中的多種元素于體內。
人們還發現白蟻體內存在有抗病物質甾體,主要有膽甾醇及其衍生物、谷甾醇、豆甾醇等,而且有人認為,這些物質對癌細胞有抑制作用。同時白蟻脂肪中所含的油酸、棕櫚酸和硬脂酸等,也同樣具有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又有人發現,白蟻體內的性誘激素和干擾素等,對癌癥也有一定療效,特別是對乳腺、子宮和消化道的癌癥,療效顯著。
根據歷史記載和一些近代研究結果,人們從白蟻體內提取的一些藥用物質,曾對患有膽道癌、胃癌、子宮癌、乳腺癌、直腸癌、鼻咽癌、睪丸癌、食道癌、肝癌、肺癌和組織細胞瘤等的患者進行過試驗性治療。從臨床情況看,都有不同程度的療效,對鎮痛,增進飲食,恢復體力,提高機體應激能力和機體免疫能力,控制病灶,抑制腫塊,改善病人的自我感覺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治療作用。
雖然用白蟻的提取物能治療一些疾病,并初步得到了—些實例,但仍在試驗探索之中,對于其配伍驗方及用量還未能充分肯定,還需十分慎重。白蟻巢中的菌圃,是由白蟻的排泄物,經細致加工并經接種培養出白球菌而成的多孔塊狀物,是白蟻賴以生存而不可缺少的,缺少了則巢中的蟻群便會死亡。菌圃營養豐富,是雞樅菌生長發育的最佳培養基。據《本草綱目》中記載:雞樅菌氣味“甘平,無毒”。主治“益胃、清神、治痔”。近年來的研究證明,雞樅菌中含有16種氨基酸,是十分珍貴的藥物。 據分析,菌圃中含有16.5%的蛋白質,4%的多縮戊糖, 20.91%的灰分,并含有亮氨酸、纈氨酸、酪氨酸、脯氨酸、丙氨酸、蘇氨酸、精氨酸、賴氨酸、谷氨酸、天門冬氨酸等10種氨基酸。這些氨基酸對治療疾病有著不可低估的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