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固態
硬盤簡介
固態硬盤(Solid State Disk)都是由主控芯片和閃存芯片組成,簡單來說就是用固態電子存儲芯片陣列而制成的硬盤,其接口規范和定義、功能及使用方法上與普通硬盤的完全相同,在產品外形和尺寸上也完全與普通硬盤一致。
存儲單元負責存儲數據,控制單元負責讀取、寫入數據。擁有速度快,耐用防震,無噪音,重量輕等優點。廣泛應用于軍事、車載、工控、視頻監控、網絡監控、網絡終端、電力、醫療、航空、導航設備等領域。
(一)
SSD的優點:
第一,SSD不需要機械結構,完全的半導體化,不存在數據查找時間、延遲時間和磁盤尋道時間,數據存取速度快,讀取數據的能力在400M/s以上,最高的目前可達500M/s以上。
第二,SSD全部采用閃存芯片,經久耐用,防震抗摔,即使發生與硬物碰撞,數據丟失的可能性也能夠降到最小。
第三,得益于無機械部件及FLASH閃存芯片,SSD沒有任何噪音,功耗低。
第四,質量輕,比常規1.8英寸硬盤重量輕20-30克,使得便攜設備搭載多塊SSD成為可能。同時因其完全半導體化,無結構限制,可根據實際情況設計成各種不同接口、形狀的特殊電子硬盤。
(二)SSD的缺點:
第一,固態硬盤成本高 目前SSD成本已經大幅下降。128G SSD已經在1000元級別。但是相對機械硬盤,價格還是很高的~而作為
筆記本廠商,在將固態硬盤當作可選配件后,升級的費用更是要遠高于實際成本,這也就導致了配備傳統硬盤筆記本和固態硬盤筆記本之間千元的價差。
第二,存儲容量有待提高 如今傳統機械式硬盤憑借最新的垂直記錄技術已經向2TB級別邁進,而固態硬盤的最高紀錄仍停留幾百GB(PQI推出的2.5英寸SSD產品)左右,由于閃存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很少有廠商涉及這種高容量的SSD產品的研發,即使有相關的產品出現,離量產還有很長很長的路,現階段可以買到的固態硬盤最實際的存儲容量只有最高幾百GB。但是價格高昂。
二、掃清誤區!
1、固態硬盤速度為什么不是一直在最高速度?
答: 現在的固態硬盤廠商大多會宣稱自家的固態硬盤持續讀寫速度超過了500MB/s云云,這相對機械硬盤的100MB/s的速度著實是相當可觀的。事實上幾乎沒有任何程序的啟動和執行過程是連續讀取的,實際使用中只有進行非同盤的復制粘貼操作時,數據的源盤會進行持續讀的工作。也就是說把一個文件從D盤復制粘貼到E盤時,D盤就在進行持續讀寫的工作。
2、 要是我的硬盤頻繁讀寫,那么固態硬盤的使用壽命是不是會不夠用,很快報廢?
答:在一些固態硬盤上大家會見到“芯片標明讀寫只有10—100萬次的讀寫”。那么如果我應用到數據庫之類的,或許讀寫比較頻繁的數據、不是很快就壞了嗎,那我們買一塊固態硬盤不是很不劃算”?壽命當然不是像那樣,如果不安全的話現在不會應用到航空航天、車載等特殊領域了及惡劣的環境下了!
固態硬盤在原理構造上基本上和我們應用普通機械硬盤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模擬扇區、模擬磁道等。在固態硬盤內部,最核心的部分就算控制器了,它是整個固態硬盤的核心,里面包括很多構架,比如讀寫算法、接口定義等。主要影響壽命的就是讀寫次數,在固態硬盤的算法定義中,修改一次才算一次真正讀寫。
固態硬盤閃存具有擦寫次數限制的問題,這也是許多人詬病其壽命短的所在。閃存完全擦寫一次叫做1次P/E,因此閃存的壽命就以P/E作單位。34nm的閃存芯片壽命約是5000次P/E,而25nm的壽命約是3000次P/E。是不是看上去壽命更短了?理論上是這樣沒錯,但隨著SSD固件算法的提升,新款SSD都能提供更少的不必要寫入量。再來一個具體的例子,一款120G的固態硬盤,要寫入120G的文件才算做一次P/E。普通用戶夸正常使用,即使每天寫入50G,平均2天完成一次P/E,那么一年就有180次P/E。大家可以自行計算3000個P/E能用幾年,相信到那時候,固態硬盤早就被你換成別的什么新奇玩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