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鋪名稱:新鄉市豫龍工程機械有限公司
聯系人:秦經理(先生)
聯系手機:
固定電話:
企業郵箱:908657473@qq.com
聯系地址:河南省新鄉市封丘縣應舉鎮
郵編:454000
聯系我時,請說是在焊材網上看到的,謝謝!
液壓注漿機電動機直接驅動齒輪油泵,齒輪油泵輸出的高壓油液經溢流閥進入液壓換向閥塊,由液壓換向閥塊控制油缸做往復運動,由于油缸與工作缸是同步運動,又因工作缸的缸徑行程都與油缸相同,所以工作缸的排量和壓力基本與油缸相近,工作缸的兩端各有一套吸漿閥和排漿閥,即可以吸排同一種漿液,也可以分別吸排兩種不同的漿液。
注漿泵的啟動:
1、將柱塞式注漿泵陜西配件離合器合手柄向上,使皮帶輪處在空轉位置;
2、當開動動力機時,應當保證皮帶輪按防罩指示箭頭所指明的方向(即面對離合手柄為逆時針方向);
3、把三通水門回水閥門打開后使離合器,即平穩地、無壓力的開動泥漿泵;
4、根據回水液流檢查泵的工作正常之后,即可開通水門之回水閥門逐漸關閉,由排水管輸出介質。
安徽蚌埠手動水泥灌漿泵設備簡介:
式注漿泵、灰漿泵、灌漿泵是我公司參考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經改進后的一種新型水泥灰漿輸送機械。該設備具有結構簡單,操作靈活、方便,揚程高、脈沖小、承受壓力高、泵送量大、噴涂灌漿效果好的優點。采用壓縮油液或空氣壓縮為動力源,安徽蚌埠手動水泥灌漿泵利用油缸或氣缸和注漿缸具有較大的作用面積比,從而以較小的壓力便可以使缸體產生較高的注射壓力。
今年鐵路建設投資仍將維持高位。記者從權威人士處了解到,今年鐵路新開工項目將達35個,計劃投產新線2100公里、復線2500公里、電氣化鐵路4000公里,石濟客專、武九客專、西成客專、寶蘭客專等項目將在今年開工建設。
安徽蚌埠手動水泥灌漿泵
設備參數:
產品名稱 | 注漿泵 | 注漿泵 | 液壓注漿泵 |
輸送量 | 3m3/h |
6m3/h |
7m3/h可調 |
工作壓力 | 3mpa |
6mpa |
10mpa |
電機功率 | 3kw | 7.5kw | 11kw |
水平/垂直輸送距離 | 100m/40m |
200m/80m |
250m/100m |
排/進漿口內徑 | 32mm/64mm | 32mm/64mm |
32mm/64mm |
整機重量 | 350kg | 400kg | 600kg |
外形尺寸 | 1000*550*900 | 1250*550*900 | 1500*750*1300 |
灰漿注漿操作流程
1、首先要確定灰漿配比、注漿量及注漿壓力;
2、選擇的制備和輸送灰漿的設備;
3、確定注漿工藝、所用的注漿泵類別,布置注漿孔。
單缸注漿泵
雙缸注漿泵
安徽蚌埠手動水泥灌漿泵產品特點:
5、可三缸或兩缸工作,實現4:1或1:1的漿液混合比的要求,該泵壓力高,輸出流量大,能度的注射施。
當前,互聯網已經深入我們日常生產生活方方面面,帶來的變化和產生的影響也是劃時代的。在人類歷,還沒有任何一項技術和應用像互聯網一樣發展如此迅速,甚至于在我們還沒有做好充分思想的時候,就已經影響了我們的觀念意識,改變了我們的生產生活。
正如“競爭”一詞原本包羅兩個意思,一個是分派蛋糕,一個是做大年夜蛋糕。LED顯示屏企業與其在“內戰”中痛苦不已,不如先依托自身的中間和辦理水平的晉升做大年夜了蛋糕,搶先分到更大年夜的市場份額,贏得更好的開展機會。
1、可輸送高濃度高粘度<10000PaS及含有顆粒的懸浮漿液。
2、輸送液流、無過流、脈動及攪拌、剪切漿液現象。
3、壓力與轉速無關 ,低流量也可保持高的壓力。
4、流量與轉速成正比,通過變速機構或調速電機可實現流量調節。
5、自吸能力強,不用裝底閥可直接抽吸。
6、泵可逆轉,流向由泵的方向來改變,適用于管道需反正向沖洗的。
7、運轉平穩、振動、噪聲小。
8、結構簡單、拆裝方便。
雙液注漿泵
三缸注漿泵
企業資質
廠家簡介:
新鄉市中隧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原新鄉市豫龍機電設備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專業致力于中小建筑機械的生產、銷售。總部位于新鄉市東四十五公里處——應舉鎮工業園區。在務實、創新、積極的思想指導下,豫龍人在各地用同一品質、專業制造彎拱機系列、噴漿機系列、注漿泵、表面噴涂系列、水、泥、砂漿泵系列、混凝土輸送泵及地暖設備系列等五大系列三十多個品種規格,生產規模及產品組合能力在同行業中名列前茅。本廠和局、局科研所、河南省煤炭科研所建立了長期的技術合作關系,為新設備的試驗提供場地。大量聘用同行業的工程師來充足自我的技術力量。一批批的新型專利產品從我們的科研室陸續出來投放市場。多年來以高的產品 和完善的技術服務于煤炭、礦山、鐵路、公路、水利、水電、橋涵、冶金、化工等各行業,豫龍產品在客戶心中樹立了良好的口碑。
理清現有哪些目標是可達的,哪些是未來可我的,哪些還處于做夢形狀。再評價企業在通往智能制作路途上所要到達的層次,擬定適宜企業的門路和,后搭建起智能制作的框架,剖析中間要素,并由此出契合實踐的智能化轉型路途和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