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的橡膠修成錐形,把線芯上的氧化層打磨干凈,并用酒精(最好用鹽酸)擦凈線芯及待包扎的絕緣層、護套層并使其自然干燥。接頭動力電纜2)聚氯乙烯粘帶3)自粘性丁基橡膠帶4)φ1mm銅線5)焊錫6)引出電纜
準備好500W電烙鐵、松香、焊錫、lmm裸銅線及絕緣帶。
用裸銅線均勻扎緊電纜線芯,用電烙鐵加熱、滲錫,要求滲透、滲勻。用銼刀修理平整焊接部分(不允許有毛刺和尖梭),并再次用酒精擦干凈待包扎部分,晾干。
先用自粘性丁基膠帶半迭包三層,并逐步向線芯的外部延伸。包扎時必須把



膠帶拉伸200%,外層再用聚氯乙烯粘帶半迭包三層,也逐步往外延伸,保證包扎部分不短于200mm。
三芯電纜接頭時應將三個接頭位置依次錯開一定距離,防止短路引出電纜為雙引纜時的接線方法
1)電纜接完頭以后搖測電纜與電機(不加水時)的絕緣電阻,其值不低于150兆歐,
2)電機加滿水后再次搖測電機繞組的絕緣電阻應不低于40兆歐,
3)通電試驗一下轉向(時間不超過2秒)。做好相續位置標記,
4)開始下井:在下井的同時不斷的搖測絕緣電阻觀測其變化以防井壁掛破電纜絕緣皮,如果發現絕緣程度急速下降至0.5兆歐以下時就要將機組提上來檢測原因。如果沒有意外,下井完畢就可以通過前面講過的步驟開機試運行了。
使用維護
1.啟動:
1)11千瓦以下的電泵允許直接啟動,13千瓦以上的電泵應配備降壓啟動柜,來保護電泵的安全運行。
2)為了避免電泵轉子瞬間上竄及減小啟動負荷,電泵啟動時應把出口閥門行程關至3/4處(留1/4氣隙.以便放氣)待啟動出水后緩緩打開,至水泵工況點控制在適當位置。
3)啟動完畢開始運轉后,應加強監護及觀測水位變化,保證電泵在工況范圍內運行,待電泵運行平穩后方可投入正式運轉。
4)深井潛水泵第一次投入運行5小時后,停機迅速測量熱絕緣電阻,其值不低于0.5MΩ,才能繼續使用。
2.停泵:深井潛水泵停機前,為防止水的倒流,在切斷電源的同時要關閉閥門,重新啟動時間隔20分鐘以上。
3.深井潛水泵運行與維護:
1)深井潛水泵應在設計工況點工作,此時軸向力適中,泵效最高,最經濟可靠。
2)深井潛水泵每運行8小時要全面檢查一次,各個儀表有無變化,電路節點是否發熱,聲音是否正常。
深井潛水泵正常工作電流是否大于電機名牌的額定值。
4.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立即停泵:
1)深井潛水泵的工作電流忽然高出電機額定電流的
2)出水量不正常,間隙性出水
潛水泵
水泵的發展與使用需求是和科技進步相結合的,水泵發展種類繁多。潛水泵可分為井用潛水泵、作業面潛水泵、潛污泵、排沙潛水泵、礦用立泵等。
井用潛水泵
清水潛水泵為多級泵,主要用于從粘土層的機井、土井或水庫等處提水,適合于工廠、礦山或農田灌溉。1928年,美國布隆·杰克遜(Byron Jakson)公司首次研制出潛水電泵。隨后的30年代,德國、英國、美國、日本等國家開始生產“深井潛水泵”。
作業面潛水泵
作業面潛水泵屬于小型潛水泵(單級泵),由于安裝容易、使用方便,在很多場所被廣泛使用。1948年,瑞典飛力(Sterbery-Flygt)首次研制出“作業面潛水泵”。60年代,美國、英國、德國、日本、蘇聯等國家也開始大批量生產。中國1958年開始生產“作業面潛水泵”,60年代發展為“QY型潛水泵(充油式)”,70年代發展了“QS型潛水泵(充水式)”,80年代又發展了“QX和DQX型潛水泵(干式)”。 80年代后期“作業面潛水泵”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并且逐步大型化、多元化。大中型潛水泵因為具有簡化泵結構和節省泵站建設投資等突出優點,在市政、工礦等方面得到廣泛的應用。
潛污泵
潛污泵主要用于輸送工業廢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其最大優點是可排紙漿、長纖維之類雜質。(因此也稱“無堵塞排污潛水泵” )。廣泛應用于城市污水處理廠、雨水池、泵站、防洪排灌等處。1956年,瑞典飛力(Sterbery-Flygt)首次研制出“潛污泵”,使污水站的成本大約減少一半。中國在80年代后期從德國引進并生產“潛污泵”,主要有WQ、QW、AS系列產品。(據統計,“潛污泵”1995年左右,國內年產量約5萬臺。)
排沙潛水泵
中國首臺“排沙潛水泵”是由上王慶武教授在1989年研制
噴泉潛水泵
噴泉潛水泵,含沙量加大
3)電機絕緣電阻低于0.5兆歐的
4)機組有明顯的噪音震動加劇的
5)電網電壓不足,低于額定電壓5%的
6)保險絲燒壞一相
7)輸水管路損壞
5.使用維護注意事項:
1)每天檢查電流電壓以及出口壓力,每2周檢測動水位,并做好記錄。
2)每隔四周要檢查水泵,是立泵和潛水泵的整合產品,既可以當潛水泵使用,也可以當立泵使用,繼承了潛水泵和立泵的優點,已經超出了潛水泵的概念,是名副其實的“兩棲泵”。按照潛水泵的發展,礦用立泵屬于潛水泵“出水登陸上岸”的進化產品。
常見類型編輯
井用潛泵
井用潛水泵是電機與水泵直聯,體潛入水中工作的提水機具,它適用于從深井提取地下水,也可用于河流、水庫、水渠等提水工程:主要用于農田灌溉及高原山區的人畜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