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310S大口徑焊管廠家 低溫沖擊 毛坯管
不銹鋼是在空氣中或化學腐蝕介質中能夠抵抗腐蝕的一種高合金鋼,為了保持不銹鋼所固有的耐腐蝕性,必須含有17%以上的鉻,8%以上的鎳含量。從金相學角度分析,因為不銹鋼含有鉻而使表面形成很薄的鉻膜,這個膜隔離開與鋼內侵入的氧氣起耐腐蝕的作用。
低溫沖擊,耐腐蝕不銹鋼管具有良好的抗晶間腐蝕性能,優良的腐蝕性能及冷加工、沖壓性能,可作為耐熱不銹鋼使用。同時,該鋼在-180℃條件下其力學性能仍佳。在固溶狀態下鋼的塑性、韌性、冷加工性良好;在氧化性酸和大氣、水等介質中耐腐蝕好。無縫不銹鋼管的主要特征:耐腐蝕,耐高溫,耐高壓,耐低溫,經受抗拉強度,壓扁,折彎時不開裂,擴口,低溫沖擊。因此,無縫不銹鋼管主要用于流體輸送和機械結構用括水電火電核電,石油化工,化肥、環保、航空、造紙、高壓鍋爐、艦船、食品及醫療


各種材質不銹鋼管的特點:
應該說所有的奧氏體不銹鋼管都有耐高溫,低溫沖擊,耐腐蝕,耐高壓的特點。只是相對來說,他們有不同的明顯特征和作用:
304普通的耐腐蝕性能和耐高溫不銹鋼無縫管,304具有良好的抗晶間腐蝕性能,優良的腐蝕性能及冷加工、沖壓性能,可作為耐熱不銹鋼使用。同時,該鋼在-180℃條件下其力學性能仍佳。在固溶狀態下鋼的塑性、韌性、冷加工性良好;在氧化性酸和大氣、水等介質中耐腐蝕好。
304L是碳含量較低的304不銹鋼的變種,用于需要焊接的場合。較低的碳含量使得在靠近焊縫的熱影響區中所析出的碳化物減至少,而碳化物的析出可能導致不銹鋼在某些環境中產生晶間腐蝕(焊接侵蝕)。
316/316L不銹鋼管耐腐蝕性能優于304不銹鋼管,在漿和造紙的生產過程中具有良好的耐腐蝕的性能。由于添加Mo,耐腐蝕性能,特別是耐點蝕性能優秀;高溫強度也很好;優秀的加工硬化性(加工后弱磁性);固溶狀態無磁性。還具有良好的耐氯化物侵蝕的性能,所以通常用于海洋環境或海邊的建筑工程。
321不銹鋼是管Ni-Cr-Ti型奧氏體不銹鋼,其性能與304非常相似,但是由于加入了金屬鈦,使其具有了更好的耐晶界腐蝕性及高溫強度。由于添加金屬鈦,使其有效的控制了碳化鉻的形成。321不銹鋼具有的優異的高溫應力破斷(Stress Rupture)性能及高溫抗蠕變性能(Creep Resistance)應力機械性能都優于304不銹鋼。321不銹鋼管其中的Ti作為穩定化元素存在,但它同時是熱強鋼種,在高溫方面比316L要好的多。在不同濃度、不同溫度的有機酸和無機酸中,尤其是在氧化性介質中具有良好的耐磨蝕性能,用于制造耐磨酸容器和耐磨設備的襯里、輸送管道。有一定的耐高溫性能,一般在700度左右,常用于電廠比較多。應用于抗晶界腐蝕性要求高的化學、煤炭、石油產業的野外露天機器,建材耐熱零件及熱處理有困難的零件。
310S使用廣的抗氧化性、耐腐蝕性、耐高溫不銹鋼管。常用用途:爐用材料,汽車凈化裝置用材料。310S不銹鋼管是奧氏體鉻鎳不銹鋼具有優秀的抗高溫氧化性、耐酸堿、耐腐蝕性,因為較高含量的鉻(Cr)和鎳(Ni),使得擁有好得多蠕變強度,在高溫下能持續作業,具有良好的耐高溫性,溫度超過800時,開始軟化,許用應力開始持續降低,高使用溫度1200℃,連續使用溫度1150℃。耐高溫鋼管專用于制造電熱爐管等場合,奧氏體型不銹鋼中增加碳的含量后,由于其固溶強化作用使強度得到提高,奧氏體型不銹鋼的化學成分特性是以鉻、鎳為基礎添加鉬、鎢、鈮和鈦等元素,由于其組織為面心立方結構,因而在高溫下有高的強度和蠕變強度。


奧氏體不銹鋼管在常溫下具有穩定的奧氏體組,鋼中含Cr約18%,Ni大于8%,C約0.1%,具有很高的耐蝕性,良好的冷加工性和良好的韌性、塑性、焊接和無磁性。廣泛應用于化工、煉油、鍋爐、食品等工業中的換熱器、無磁冷凝器、蒸發器及流體輸送等領域。TP304不銹鋼污水處理管超級奧氏體不銹鋼管相比普通奧氏體不銹鋼管擁有更高的潔凈度、均勻性、機械性能,更細的組織、更優的表面質量、更優異的耐苛刻介質局部腐蝕性能和更好的工藝制造性能等。耐空氣、蒸汽、水等弱腐蝕介質和酸、堿、鹽等化學浸蝕性介質腐蝕,溫州不銹鋼焊管廠應用于工況環境更惡劣、腐蝕牲更強,普通奧氏體不銹鋼無法滿足的工業環境 ,如 : 石油化工行業中的醋酸丁酷、醋酸、甲酸、對苯二酸、聚氯乙烯等介質環境;無機化工中的硫酸 硫酸硫酸鐵、純堿、磷酸等介質環境;原油精煉中的原油脫鹽、減壓蒸餾環境;超臨界鍋爐中的過熱器、再熱器、未級再熱器等等。
不銹鋼管由于設備、構件結構上存在縫隙或在表面上存在金屬或非金屬沉積物,在沉積物與不銹鋼管表面形成縫隙,316L不銹鋼管比304不銹鋼管稍貴些,ASTM A312無縫和焊接奧氏體不銹鋼管在腐蝕介質作用下,會在縫隙處優先產生點狀和潰瘍狀損傷,這就是縫隙腐蝕。304不銹鋼管和TP304不銹鋼管一樣嗎在含有Cl-等水介質中,由于縫隙內介質溶液的酸化(Cl-濃度增加,PH值下降)、缺氧而引起的鈍化膜的局部破壞(氧濃差電池,縫隙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