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在世界上的產量僅次于鋼鐵,是有色金屬中產量最大的品種。鋁的密度為2.7g/cm3,約為鐵的1/3,屬輕金屬。鋁的熔點較低(657℃),有良好的導熱性和導電性,塑性高,但是強度低。鋁合金可以提高強度和延展性,但是耐蝕性不如純鋁。一般多利用鋁合金的高強度和質量輕的特點應用于航空、化工等工業部門。鋁離子無毒、無色,在食品工業及醫藥工業應用也非常多。
鋁和鋁合金在大氣中時,表面會生成一層氧化鋁保護膜,厚度約為0.01μm,但已足夠有效地提供很好的腐蝕保護作用。鋁在PH值4~11的介質中,表面的鈍化膜具有很好的保護作用。
鋁和鋁合金的耐蝕程度取決于氧化膜在不同環境中的穩定性。在干燥大氣下,鈍化膜不易被破壞,是穩定的。長期暴露在戶外大氣環境下,會發生局部點蝕。這主要是因為表面沉積灰塵離子后,在灰塵離子下的水膜中金屬表面形成缺氧區,導致鈍化膜破壞和自鈍化能力下降所造成的。在工業大氣中保護膜易受到破壞,耐蝕性下降,特別是在有硫氧化物酸雨污染地區的耐蝕性下降較為明顯。鋁材正面普遍發黑,為黑色密布白點或灰白密布黑點。在海洋大氣中,CL—對鈍化膜有很強的破壞作用。
鋁和鋁合金在海水中的鈍態是不穩定的,局部腐蝕是其主要腐蝕形式。常見的局部腐蝕是孔蝕和縫隙腐蝕。純鋁不會產生晶間腐蝕,鋁合金具有較大的晶間腐蝕敏感性。應力腐蝕主要發生在經過熱處理的高強度鋁合金中,且均為沿晶間開裂型。
鋁合金在海水中與大多數金屬接觸時,都呈陽極性,會使鋁腐蝕加速。鋁合金在還說全浸區腐蝕最重,飛濺區最輕,潮差區居中。在全浸區或潮差區,表面的海生物污損比其他金屬要嚴重,這會加劇鋁合金的局部腐蝕。
在工業環境中,鋁合金20年的平均腐蝕速率約1μm/a。在不同的腐蝕環境下,20年鋁合金的平均點蝕程度則嚴重很多,數據如下:鄉村環境10~55μm;城市環境100~190μm;海洋環境85~260μm。
鋁和鋼鐵、銅和不銹鋼等金屬相接觸時,有著電偶腐蝕的危險。因此,鋁和這些金屬之間要相互絕緣。
鋁合金含4.5%的鎂和1%的錳,稱之為耐海水鋁合金,在海洋環境中有著很好的耐腐蝕性能。這種鋁合金多用于不含氧化亞銅的防污漆。因為以氧化亞銅為主要防污劑的防污漆與鋁合金船體相接觸,會因電偶作用而導致船體的腐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