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鋪名稱:南京美碩建材有限公司
聯系人:劉正江(男)
聯系手機:
固定電話:
企業郵箱:1615207827@qq.com
聯系地址:南京浦口區橋北路1號華僑廣場2208室
郵編:210000
聯系我時,請說是在焊材網上看到的,謝謝!
6063
合金加工的基本知識
一、合金介紹
1
、組成
6063
在鋁合金系列中屬于
Al-Mg-Si
系,
基體為鋁
(
Al
)
,
主要的元素為鎂
(
Mg
)
和硅
(
Si
)
,
當把鎂
(
Mg
)
和硅(
Si
)加入到液態的鋁中時,鎂(
Mg
)和硅(
Si
)就會溶解在鋁中,當冷卻為固態,鎂(
Mg
)和硅(
Si
)
仍然保留在鋁基體中,
不會析出,
并且形成金屬間化合物
Mg
2
Si
,
同時因為鋁中還有雜質元素鐵
(
Fe
)
、
錳
(
Mn
)
等,還會形成
AlFeSi
,當加入的
Mg
比
Si
多時還可能形成
Mg
2
Al
3
。
2
、元素的作用
2.1Mg
和
Si
金屬中的
Si
先生成
AlFeSi
、
AlFe
(
Mn
)
Si
,余下的生成
Mg
2
Si
,還有多余時生成游離的硅
(
Si
)
,但若硅(
Si
)不足即鎂(
Mg
)有多余時則生成
Mg
2
Al
3
。
Mg
2
Si
的
Mg
和
Si
的重量比為
Mg
:
Si=
(
2
×
24.3
)
/28.1=1.73
;其中
24.3
為鎂的原子量;
28.1
為硅的原子量。
AlFe
(
Mn
)
Si
中的(
Fe+Mn
)和
Si
重
量比為
(
Fe+Mn
)
:
Si=55.8+55/28.1=3.94
≈
4
;
其中
55.8
為鐵的原子量,
55
為錳的原子量。
所以實際生成
Mg
2
Si
的硅(
Si
)量為
Si
總
-0.25
(
Fe+Mn
)
,這就是配料時要控制鐵(
Fe
)和錳(
Mn
)含量的原因。
2.2
硅(
Si
)的作用
生成
Mg
2
Si
可起強化作用,過量的硅(
Si
)可溶解于基體中(
550
℃時硅在鋁中的溶
解度可達
1.65%
)
。
在室溫下析出細小質點有強化作用,
但使擠壓性能下降,
常控制過量硅
(
Si
)
不多于
0.2%
;
當硅(
Si
)不足時,過剩鎂(
Mg
)生成
Mg
2
Al
3
,使加工性能降低。
2.3
銅(
Cu
)作用
很少的銅溶解在基體中,促進時效時的析出物更細小,防止時效前因等待而造成的不
利作用;量多時會形成
CuAl
2
相;很多時則變為
Al-Cu-Mg-Si
系合金(硬鋁)
。
2.4
鉻(
Cr
)作用
有利于抗拉強度提高和成形性,可細化晶粒。
2.5
鐵(
Fe
)作用
不可多于
0.15%
,否則氧化后表面發灰。
3
、合金含量劃分
6063
合金各項含量范圍:
Mg
2
Si
為
0.6~1.2%
,鎂(
Mg
)為
0.45~0.9%
,硅
0.2~0.6%
,一般分為如下三個
區間
:
合金類型
含量(
%
)
性能
Mg
Si
Fe
Mg
2
Si
過量
Si
б
0.2
δ
%
HW
A
易擠型
0.45
0.35
0.15
0.7
0.05
>180
12
7~9
B
普通型
0.51
0.4
0.2
0.8
0.06
>230
11
10~12
C
高強型
0.57
0.45
0.25
0.9
0.07
>250
11
12~14
4
、合金含量計算方法:
合金類型
含量度
Wt%
f
si
r
si
c
si
Mg
2
Si
e
si
A
易擠型
0.0375
0.3125
0.2601
0.7101
0.05
B
普通型
0.05
0.35
0.295
0.805
0.055
C
高強型
0.0625
0.4375
0.329
0.899
0.06
說明
: f
si
表示形成
AlFe(Mn)Si
相消耗的
Si
,
f
si
=0.25(Fe%+Mn%)
;
r
si
可形成
Mg
2
Si
的
Si
,
r
si
=Si%- f
si
,生成
Mg
2
Si
需消耗的
Si
,
c
si
=0.578Mg%
;
Mg
2
Si
含量,
Mg
2
Si=Mg%+Si%
;
e
si
表示過量
Si
,
e
si
= r
si
- c
si
二、過程原理
1
、溫度與時間過程
a
、有獨立均質化處理的
T-H
曲線
a
曲線為典型的
T-H
曲線,
b
曲線為省略了單獨的均勻化過程,而將鑄態鋁棒慢速升溫,在爐內達到均
勻化條件再冷卻到擠壓溫度的一種簡便方法,實踐證明該方法對
6063
是很有效的。
2
、
Mg
、
Si
、
Mg
2
Si
、
AlFeSi
在過程中的變化
過程
圖
示
說
明
熔
鑄
熔
解
Si
或
Al-12Si
,
Mg
溶解到鋁液中
鑄
造
Si
、
Mg
2
Si
、
AlFeSi
等合金或單體主要集中在鋁基體晶間、晶界,也有少
量在晶內,形成粗大化合物
均
質
①針狀的
β
-AlFeSi
轉化為球狀的
α
-AlFeSi
,使擠出品表面更好;②晶界
溶解,晶間化合物溶解,均勻細小的
β
′、
β
″
Mg
2
Si
大量成核,極易在
擠壓時溶解;③化學元素分布更均勻
擠
壓
β
′、
β
″
Mg
2
Si
大量溶解成游離質點均勻分布在鋁基體中,
α
-AlFeSi
均勻分布在鋁基體中(稱為固溶過程)
時
效
β
′針狀的
Mg
2
Si
在鋁原子間形成網狀結構,
能有效阻止鋁原子互錯,
使
鋁變形困難,從而產生強度
三、生產過程
1
、熔鑄過程
1.1
配料
要依設定的
Mg
2
Si
,過剩
Si
量估算須多少鎂(
Mg
)
、硅(
Si
)控制鐵(
Fe
)含量,然后爐前化
驗鋁錠,廢料中含硅(
Si
)
、鎂(
Mg
)
,鐵(
Fe
)量決定添加量。
1.2
熔解
防止硅(
Si
)沉底結渣,鎂(
Mg
)浮面燃損與吸氫
1.3
精煉
加精煉劑冰晶石將
Al
2
O
3
溶解以浮渣形式去除,釋放氯氣與氫氣結合形成
HCL
揮發,防止氮氣
不純(含
O
2
,
H
2
O
)造成二次污染,純凈的
N
2
,精練劑是可以將渣打到基本沒有的。
1.4
鑄造
溫度、速度、水壓、水溫有賴現場操作者找到最優條件,并以文件形式固定下來。
2
、擠壓過程
2.1
鋁棒加溫
本廠采用的
b
)
T-H
曲線工藝,故鋁棒加熱三區之功效須搞清楚
入料區:加溫,盡可能調整油槍功率至
1-2
小時內將棒溫升到
570
℃左右。
中間區:均勻化保溫區,應保證棒在
570
℃保溫
1-2
小時。
出料區:降溫區,將棒溫降至擠壓理想溫度。
2.2
擠壓
應保證擠壓出模孔溫度在
500-530
℃之間,
突破壓力小于
220kgf/cm
2
(超過時應有主管在場控制)
,
速度以表面、焊合性、出口溫度為標準調控,冷卻速度應保證型材出模孔后
1
分鐘內冷卻至最少
350
℃,最
佳
250
℃以下。可依型材分別采用水冷、霧冷、風冷、自然冷卻。
2.3
時效
6063
停放效應不十分嚴格,一般不必限制擠出到時效間歇時間,時效最主要的是要保證通風良
好,爐溫均勻性在±
5
℃以內,爐溫應準確,測溫誤差不超過
3
℃,主要原因是不同溫度下時效保溫時間與硬
度差別明顯。
3
、擠壓模具
b
、鋁棒爐慢速加溫的
T-H
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