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器作為物聯網核心組成之一,重要性毋庸置疑,目前,我國傳感器制造業還處于較為初級的階段,面臨諸多困難,國產傳感器制造業也基本扎堆在低端領域中競爭,而高端傳感器及芯片則基本依賴進口,這使得傳感器的國產化之路極為迫切。
三大因素引領行業爆發
近期,工信部電子元器件行業發展研究中心總工程師郭源生在接受采訪時透露,工信部“智能傳感器產業三年行動指南(2017-2019年)”即將出臺,該行動指南明確將傳感器的智能化作為產業的發展目標和方向,確定了MEMS(微機電系統)工藝和集成電路工藝相結合的產業發展路徑。
郭源生表示,市場、技術和政策三大因素將帶動傳感器發展步入快車道。市場的驅動顯而易見,汽車,高鐵,消費電子等都為傳感器帶來巨大市場;此外技術的迭代也將迅速拉動傳感器產業的發展,伴隨電子、材料、物理、化學等多方面發展,特別是MEMS工藝技術的成熟和應用,滿足市場需求的多功能、微型化、數字化、系統化、網絡化、智能化傳感器不斷涌現,形成傳感器發展新動能。
而最為重要的是相關的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臺,將大大推動我國傳感器產業的發展,郭源生介紹,“十三五”規劃中已將先進傳感器列為戰略發展重點;接下來,工信部“智能傳感器產業三年行動指南(2017-2019年)”即將出臺,在確定智能化作為傳感器產業發展的目標與方向的同時還制定了產業發展路線圖,確定了MEMS工藝和集成電路工藝相結合的產業發展路徑,以及以市場應用為主導的政策扶持原則。
兩條路線讓行業步入正軌
小而散是當前傳感器產業的最顯著特征。據工信部統計,目前我國中小型傳感器企業占比達到94%。中科院微電子所所長葉甜春表示,盡管我國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傳感器產業鏈,但智能化、微型化的高端傳感器欠缺,產業規模偏小。
在談到我國傳感器產業面臨的問題時,郭源生表示主要存在三大問題:一是技術分散、規模偏小、認知不足等影響和制約產業發展;二是缺乏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缺少合理的資源配置和政策扶持;三是市場壁壘過多,公共服務配套與標準體系不完備。
如何解決目前面臨的困境?郭源生給出了兩條路線,即聚集與整合并購。事實上,我國傳感器目前已經形成四大聚集區,即長三角(上海、無錫、南京等)、珠三角(以深圳為中心)、東北(沈陽、長春等)、京津等產業聚集區。“工信部下一步將在這些資源優勢地區創建國際傳感器產業園——中國‘傳感谷’,以實現產業聚集和規模效應,形成產業鏈完備、結構合理、具有國際影響力和年產值規模的產業聚集區。”郭源生表示。
而傳感器產業的整合并購已在進行中,比如耐威科技近期收購了全球領先的MEMS芯片制造商賽萊克斯,并將在北京亦莊建設一條8英寸MEMS生產線。圖像傳感器公司豪威(OV)在被北京君正并購后,也將落戶亦莊。并購整合的好處顯而易見,可迅速借鑒外國公司的先進經驗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與人才建設。
近年來,全球傳感器市場一直保持高速增長,2015年全球市場規模達1500億美元,預計到2033年,僅MEMS傳感器產業鏈就將超過1萬億美元規模,“這蘊含著巨大的創新與市場空間,已成為政府、社會資金投資的熱點領域之一。” 東南大學MEMS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黃安慶表示。
如何緊跟全球傳感器發展的潮流與趨勢從而贏得市場先機是業界人士極為關注的話題,為此深圳市物聯傳媒有限公司于2017年3月29-31日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B1號館舉辦2017蘇州國際物聯網博覽會,作為一場物聯網領域的全產業鏈盛會,同期將舉辦2017蘇州國際無線傳感與實時定位高峰論壇,歡迎傳感器領域及各界產業人士蒞臨,共同見證我國傳感器產業的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