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冬以來,原本已是寒冬的輪胎行業,卻高調反彈,出現大范圍的一片漲價潮。
原因是材料價格上漲?是市場需求旺盛?還是國家調控?
種種猜測還是一種商業本質的回歸。
經過2001至2011年十年的快速發展期,輪胎企業規模成為核心競爭力。
只要弄到錢,擴產、建廠、上規模成為行業攀比的光環,甚至很多輪胎企業進入多元化的經營,涉入陌生領域。
時過境遷,伴隨行業惡性競爭,同質化殘殺,自2012年開始,市場狼煙已起。血雨腥風的價格大戰,讓輪胎行業走向一個死循環。
經過五年的行業成熟期后,輪胎企業如夢方醒,開始強筋壯骨練好內功。
從企業來講,轉型升級的核心在于提升品質。企業必須由原來的規模效益向質量效益轉變。
從品牌來講,消費者不再盲目跟風國際大品牌,開始追求性價比高的國內輪胎品牌。
從市場來講,企業注重用戶的需求與體驗,開始利用互聯網工具進行市場的深耕細作。
針對這次輪胎漲價,背后將是輪胎行業一次洗禮與整合。重要的是,企業老板要思維升級、匠心智造、不忘初心、永遠箭在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