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機器人和人相比具有自動化設備都有的穩定高產性,低廉的管理成本,可控的作業方式,優秀的環境適應力。作為專業媒體,小編今天從技術角度來簡單的分析工業機器人的性能。
1.人機協作
相較于傳統的工業機器人笨重高速的工作模式,協調融合的人機協作是現在追求的共識。在兼具客戶出產指標的同時,安全成了一個必須解決的痛點,在這個情況下,協作機器人的概念應孕而生。一般的工業機器人按照編好的程序重復作業,出于安全考慮就要設定隔離的籠子,這也額外的提高了成本,附帶的還要考慮產線排布,增加產線面積,這也是工業機器人一直被人詬病的。目前的協作機器人已經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發那科的CR系列,RethinkRobotics的Baxter,UniversalRobots的PR系列,以及很多傳統的同業巨頭(ABB.KUKA)等都已推出了相應的機器人,行業現狀來看,在解決了對精度速度重量等自動化需求后,已經可以滿足人機安全合作了。
2.成本
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諧波減速器
市場對機器人的主流需求(強,準,快),智能性的需要也愈發迫切,很多廠商都有戰略布局,讓機器人更好的理解人的意圖,更自主的理解并規劃任務,如通過觸覺視覺等感知判斷零部件的的裝配質量,這方面美國人做的比較好(他們也是避實擊虛,因為傳統工業機器人技術市場已被日本歐洲企業壟斷),代表性的Rethink,在硬件較差的情況下,通過軟件智能化彌補,來達到與傳統工業機器人競爭的程度(那就是真顛覆這些傳統大廠商了)。
Rethink代表作saw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