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耀杰是定西市安定區葛家岔鎮北坪村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因為能種田、會種田,被十里八村的鄉親們贊為老把式。老輩兒們都說,莊稼人窮了就只能從地里刨。年輕的時候,冉耀杰也深信這句話是有道理的,他起早貪黑,拼了命地在地里刨,刨……
到了20世紀90年代,農村流行打工熱。在地里刨了十幾年的冉耀杰,看到周圍的同齡人通過打工逐漸過上了好日子,他開始困惑了,可他終究是個莊稼人。于是,他采取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學了木工,農閑時在附近給人家做些木工活兒,農忙時依然種莊稼,日子好轉了不少。
土地是莊稼人的命根子,莊稼人對土地的依戀勝過一切。2006年的時候,冉耀杰花了4200元錢積蓄,買了村里的第一臺微耕機,種下了撂荒的60多畝地。
莊稼人能徹徹底底回歸莊稼,是一種幸福,更是一種安然。
那時候,冉耀杰開著微耕機成天地整地、耕地、覆膜、種植、收獲……幾年下來,僅地里的收入就超過了3萬元,再加上他平時給村民們耕地的收入,年收入超過了6萬元,超過了外出打工的同齡人。
2010年前后,冉耀杰已是村里最優秀的拖拉機手,除了打理自家的田地外,還經常被鄉親們請去耕地,耕地也成了冉耀杰的獨門絕技,一年下來,僅給別人耕地就能賺得缽滿瓢滿,收入超過5萬元。
2014年,國家加大了農民購置農機具的補貼力度,冉耀杰花了2.4萬,國家補貼了2.8萬,購置了一臺中型拖拉機。北坪村的村民們也紛紛效仿,大多數家庭購置了拖拉機并配套了各式各樣的農具。2015年4月,冉耀杰和村里的孟清等10戶村民商量,注冊成立了定西市北坪興隆農機專業合作社,自己被推選為合作社副會長。冉耀杰說:“把大家的農機具集中起來,從單打獨斗變為規模化作業,大家統一干活、統一分紅,這樣訂單就多了。”這一年,村民接到的活是多之又多,年底時每位社員的分紅達到了3萬元。
通過一年半的發展,冉耀杰的合作社已吸納會員88名,農機具的數量達到了282件(套),一些沒有農機具的貧困戶也加入了進來。冉耀杰介紹說,現在合作社的會員當中有60戶是貧困戶,他們每人每年最少的收入都在1.5萬元以上。今年入秋以來,合作社的作業范圍輻射全鎮11個村2508戶農戶,作業面積超過了6000多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