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油是什么?發動機潤滑油啊!每次保養都要更換機油,天天樂此不疲地調侃某某車型燒機油,可你知道機油是干什么的嗎?顧名思義,機油有著潤滑、冷卻、洗滌、密封等作用。它的重要性于發動機形同人體里的血液于人類,讓我們不得不重視。
籠統地說,機油一般是由95%以上的基礎油加上添加劑調制而成,而我們最熟悉的莫過于礦物質油、半合成油、全合成油等。不用腦子想大家也都知道,價格貴的全合成機油更好,所以我就不向大家介紹它們的基本組成和出生了,值得你們知道的是你究竟該使用哪種油?
不來點干貨簡直對不起大家,頭疼患者慎入。機油等級的分類,又包括API品質等級,如SL、SM、SN等;和SAE粘度等級,如0W30、5W40、10W50。下面將分別介紹。
在API品質等級中,“S”開頭代表汽油發動機用油,如“SB”;“C”開頭代表柴油發動機用油,如“CF”。API等級汽油規格有SA、SB、SC、SD、SE、SF、SG、SH、SJ、SL、SM、SN,字母越靠后,品質越高,品牌機油多是SF級別以上的。其中SM、SN是最高級別品質的機油等級,絕大多數是全合成機油;礦物質機油則多是SG-SJ區間的品質等級;而半合成機油較常見的等級為SL或SM。
機油的SAE標準粘度值(如0W20)中,符號W代表冬季;W前的數字代表在低溫時的流動性能,越小其低溫粘度越小,低溫流動性越好,適用的最低氣溫越低。也就是說在寒冷的冬季或者發動機冷啟動時,低粘度機油更容易被泵送到“工作地點”,這樣對發動機的潤滑和保護會更好。
這里有個大概的算法,即當地最低氣溫加35就是機油粘度的最低要求,假如某地最低氣溫-25攝氏度,那么機油w前的數值不可以高于10。在我國大部分地區,5W、10W、15W等都能正常使用。一般新車應該使用低粘度的機油,比如5W-30。
W后面的數字代表在高溫時的穩定性能,數值越大粘度越大,高溫穩定性能越好,適用的最高氣溫越高。從油的角度來看,通過提高機油的高溫粘度去適當改善燒機油的狀況是一個可行的方法。
帶T的車型,SUV和大排量轎車最好使用全合成機油。因為渦輪增壓部件啟動后,發動機扭矩會暴增,發動機曲軸對于油膜品質要求更高,所以要用全合成機油。后者則是自重高,又大部分是大排量發動機,工作熱度高,所以需要保證機油穩定性,而全合成機油正好符合要求。
經常重載或比較老舊的車(車齡超過8年,里程數超過20萬公里),應選擇粘度較高的潤滑油。因為此類車型的發動機往往磨損比較嚴重,活塞與氣缸壁的間隙過大,如果還使用低粘度的機油,機油消耗量必然大大增加,即“燒機油”,所以這種車應該果斷使用密封性相對較好的高粘度機油。
這里提醒各位車主,不同品牌的機油不可混用,因為每個品牌的機油添加劑都是不一樣的,混用極易造成化學成分之間的變質,也不要頻繁變換不同牌號和檔次的機油,以免損壞發動機。
接下來我們講講不同機油的更換,保守估計,礦物機油5000公里或半年內一保養,半合成機油7500公里或半年內一保養,全合成機油10000公里或一年內一保養。
我覺得礦物機油適用于幾萬元的小車,經濟劃算,不過此類小車添加半合成機油當然會更好了;半合成機油適用于絕大部分車,最佳對象是中小排量的自吸車型。全合成機油質量沒的說,只要你有錢,那就買著用吧,準沒錯。
雖然說根據不同機油的更換周期,再考慮下保養工時費用,以及對于發動機的保護,普通轎車添加全合成機油不一定就不如礦物質機油劃算。但前提是,4S店同意你這樣干,恐怕結果是使用全合成機油的車,還讓你5000公里去保養吧。
理性選擇機油,此乃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