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巨頭的洪荒之力 改變全球品牌格局
“洪荒之力”被視作是天地初開之時足以毀滅世界的力量,而家電行業今年在資本層面釋放的力量,雖無意毀滅世界,但也足以改變全球家電市場的品牌格局。
海爾:收購GEA不只為征服美國
2016年1月15日,海爾集團與通用電氣(GE)簽署諒解備忘錄開展全球戰略伙伴合作,同時前者將以54億美元整合后者的家電業務,打響了2016年家電企業海外并購的第一槍。通過此次交易,海爾將接管GE家電部門的人員以及在美國的基礎業務,同時還將獲得知識產權和“GE”的品牌,可作為海爾正式開拓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立足點。
這筆交易在6月6日完成交割,最終收購金額為55.8億美元,成為目前中國家電業中最大的一筆收購案,也是海爾拓展全球業務的重要一步。歐瑞信息咨詢公司統計,家電的全球市場份額方面,海爾位居全球第7位,GE位居第19位,收購后的海爾GE聯盟將躍居全球第5位。據青島海爾的三季報披露,GE家電對上市公司業績貢獻明顯,前三季度營業收入中GEA貢獻143億元,凈利潤貢獻3.17億元。青島海爾表示,已經初步與GEA搭建完成采購、研發和供應鏈等全球協同平臺,全球布局順利。
美的:三起并購 并駕齊驅
盡管GEA的并購被海爾捷足先登,也并不妨礙美的拓展全球業務版圖。上半年,一向以穩健著稱的美的開啟了奔跑模式,東芝白電、庫卡、Clivet三起國際并購震驚中外。
目前,美的與東芝戰略合作已完成股權交割。美的集團三季報顯示,東芝家電并表帶來了38.74億元營收和0.20億元歸母凈利潤,整合效應開始顯現;庫卡收購案雖然中間經過多重阻撓,但最終進展的相對順利。目前,這起收購案已經通過多方審查,現在正在爭取通過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和國防貿易管制理事會(DDTC)的審查;10月18日,Clivet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首次亮相,美的中央空調雙品牌運作大幕的全面拉開。
業內普遍認為,收購東芝與的目的是幫助美的進一步提升技術,同時借助東芝品牌打通東南亞、日本乃至其他發達國家的銷路;收購庫卡集團則是為了加碼智能制造,美的希望通過入股庫卡集團快速提升自身在生產工藝環節的制造水平。與Clivet合作的意圖更加明顯,希望借此提升在歐洲及全球市場大型中央空調市場占有率,并獲得完整的大型中央空調的生產線與技術協同。
三起國際并購讓我們看到了美的全球化的野心,但可能遠不止如此,美的集團主管海外并購的副總裁顧炎民近期在采訪中表示:“我們預計明年會有更多的投資交易,如果庫卡交易最終成功,我們將考慮在工業機器人領域進行更多投標和投資,來強化工廠自動化領域的實力。”
三星電子:大風越狠 心越蕩
2016年對三星開說絕對是不平凡的,“爆炸門”和“政治丑聞”讓三星身陷囹圄,但這并不影響其繼續擴大其業務版圖。
8月份,三星電子宣布收購美國高端廚房電器制造商Dacor,交易花費1.5億美元。三星電子是全世界最大的家用電器制造商,不過和成為“當紅業務”的智能手機、半導體芯片相比,家用電器在三星電子內部屬于一個比較低調的業務,因而此次交易,也是7年來三星在家電制造領域的首次海外并購。
但在上個月,經韓國媒體證實,三星已經收購QD Vision,業界估計交易額在7000萬美元左右。“小屏堅守OLED,大屏攻占QLED”,三星這次收購QD Vision預示著它在QLED電視的路線上又邁出了堅定了一步。
從今年進行的海外并購來看,三星主要圍繞智能手機、云計算、物聯網等新興產業,包括在5月份收購的加拿大數字廣告創業公司AdGear、6月份收購的美國云計算公司Joyent以及10月份收購的AI助手系統公司Viv等等。但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11月份80 億美元現金鯨吞哈曼國際。哈曼是物聯網汽車解決方案領域的龍頭企業,截至2016年9月30日的過去12月內其銷量占據了汽車行業的65%。哈曼豐富的設計經驗和先進的汽車物聯網技術,以及和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制造商的長期合作關系,讓三星的汽車電子和“車聯網”王國終有下落。
鴻海夏普、樂視Vizio 花式整合一鳴驚人
鴻海38億美元收購夏普、樂視20億美元收購Vizio ,給2016年的彩電行業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012年,郭臺銘就曾公開表示過對夏普重建計劃的熱情:“我心里有一個夏普重建藍圖。我們將集中力量幫助夏普以較高的速度、成本效率和最高的品質來實現技術的產品化。”經歷了一波三折之后,終于在今年4月2日達成了收購。
素有“液晶之父”之稱的夏普,對于鴻海來說吸引力頗大,其本身的技術優勢以及整機和面板資源能給鴻海的產業鏈產生更大的規模效應。除此之外,OLED面板也將是整合后的一大重點方向,郭臺銘計劃在2018年實現OLED面板量產。
有意思的是,樂視與Vizio也經歷長達三年的苦戀,終于在今年修成正果。“我們希望美國能夠變成樂視第二個主場。”賈躍亭從來不掩飾自己的野心,希望通過對Vizio的收購,作為樂視走向全球的第一步,也希望通過這次收購打響樂視在國外的品牌知名度。同時,通過Vizio在電視領域的全球供應能力,樂視可以與美國以及渠道建立良好的關系。
目前樂視涉及七個子生態,每個子生態都環環相扣。過往三年間,樂視超級電視累計銷售700萬臺。而Vizio每年電視銷量800萬臺,智能電視保有量超過1700萬臺。收購完成后,樂視大屏生態有望躋身全球電視TOP.3品牌。從最完整大屏到全屏,樂視希望借此向全球最“多”屏的目標發起沖刺。
渠道借洪荒之力實現生態變革
誠如我們的家電企業,家電行業的主流渠道商在資本層面的動作也很頻繁,都在試圖以一個開放的姿態,尋求更多的商業機會。
京東聯姻1號店 征戰商超江湖
在去年阿里與蘇寧結盟后,今年6月,京東與沃爾瑪也達成深度合作,根據雙方發布的公告,1號店旗下1號商城的資產置換了5%的京東股權,共1.45億A類普通股,約合95億元人民幣。雙方的合作協議將涉及廣泛的業務領域,并覆蓋線上線下零售市場。
對于沃爾瑪來說,此次合作將極大地拓展其在中國電商市場的增長機遇。對于京東而言,1號店可能成為京東征戰商超江湖的和狙擊手,無論在品類、用戶、運營或者區域滲透上,1號店與京東商城將都呈現出全方位的互補和協同。接盤后,京東在網上超市領域,與阿里巴巴、京東展開了激烈的廝殺。8月31日下午,京東商城消費品事業部將宣布一系列新舉措和未來布局,開拓網上超市市場的藍海。
國美在線簽手飛牛網 實現品類擴充
在京東與1號店的聯姻后,國美在線也放棄了單打獨斗。7月26日,國美在線與大潤發飛牛網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享供應鏈和流量,打通后臺系統。
從合作內容來看,在第一階段,是要深度打通后臺訂單、數據系統,飛牛網在國美在線開設并經營超市頻道,國美在線家電商品全線入駐飛牛網家電頻道。合作的第二階段,雙方將建立導流機制,通過開展多維交叉的促銷活動,做大流量平臺實時共享。
相同的零售基因與品類互補讓雙方走在一起,對飛牛網來說,國美在線帶來了家電零售的優勢資源。而對國美在線來說,飛牛網的入駐帶來了豐富的生活必需品資源。2016年,國美在線提出新的品牌定位“國美在線,不止有家電”。在引入飛牛網日用百貨快消等方面的優勢資源后,國美在線將加速向全品類擴充。
蘇寧收購國際米蘭 押注體育產業
去年年底,蘇寧借著“25周年”的契機發布了文娛、電競、體育、創業、公益五大領域的青春戰略,隨后在今年2月舉行的年會上,張近東宣布蘇寧零售、地產、文創、金融、投資五大產業布局成型,2016年將全面向市場出擊。事實證明,張近東是真的要“搞事情”。
6月6日,蘇寧集團宣布旗下蘇寧體育產業集團以約2.7億歐元的總對價,通過認購新股及收購老股的方式,獲得國際米蘭俱樂部約70%的股份。張近認為,蘇寧可以為國米提供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球迷市場,而蘇寧雄厚的資本優勢也可幫助國米吸引到全球更多的天才球星。同時,通過與國際米蘭的交流融合,將能夠助力蘇寧足球俱樂部全面提升技術體系和運營能力,提升核心競爭能力。
張近東曾表示,在資本的寒冬之下,只有擁有核心資源和可持續運營能力的企業才能真正將“互聯網+”進行到底。蘇寧體育剛剛成立,2.7億歐元只是個開端,能否柳暗花明還需要時間來檢驗。
在2016年家電圈的種種資本運作中,可以看到無論是制造商還是渠道商,都開始跳出原來的禁錮,主動適應新的經濟環境。當下,開放、融合已經成為大勢所趨,且范圍已不再局限于企業原先的定位,2017年更多的跨界、共享,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