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轉型需要什么?除了政府政策引導,企業自身努力,也需要金融來“撬動”。12月16日,金融創新助推江蘇實體經濟服務型制造主題會議在南京舉行,國內制造業龍頭企業、金融領域專家學者為江蘇制造業轉型升級“把脈”。
近年來,江蘇制造業總體實現平穩較快增長,運行質量持續提升,但產能過剩、發展動能不足、創新能力較弱、產業發展層次較低等問題也在逐步凸顯,特別是傳統制造業還處于價值鏈的中低端環節,轉型升級任重道遠。省經信委副巡視員周毅彪坦言,發展服務型制造,是江蘇制造業轉型的重要舉措、制造企業提質增效的必然選擇,更是江蘇制造走向江蘇創造的必經之路。特別是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下,制造企業通過處理好強化制造和提升服務的關系,實施差異化競爭、提升增值服務,積極向產業鏈兩端延伸、向價值鏈高端攀升,形成制造與服務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已經成為企業轉型發展的重要路徑。
東興證券副總裁劉亮認為,脫離實體經濟的金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江蘇實體經濟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的引領下,迸發出新的動力。江蘇發展服務型制造,不僅是制造業轉型的方向,更是當前中國經濟轉型的重要途徑。證券、資產管理、保險、銀行、評級、租賃、信托等金融領域,在轉型中將充當“一池活水”的作用,更好地澆灌實體經濟。
東興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岸元分析,短期經濟運行不平衡、不可持續的矛盾沒有根本性改變。2016年前三季度,中國的民間投資增速累積是2.5%,而2015年增速是10.1%,民間投資下滑的速度很快。但民間投資制造業領域的一些工業品、中間產品生產,經過連續5年的價格下跌,可能到明年上半年或許會觸底,部分制造業行業的投資預計在明年下半年有一個抬升。
據悉,2016年江蘇全省共扶持56個基礎條件好、服務水平高、市場競爭力強的服務型制造重點項目,較上年增長80.6%。據抽樣調查顯示,目前全省已有近1.5萬家制造企業在服務型制造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其他企業也正在逐步完成單純制造向制造加服務模式的轉變。從行業情況看,五成以上的裝備制造業和近三成的消費品行業企業均已涉足服務型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