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是紡織工業要上的‘美育’課,科技是紡織工業要上的‘智育’課,制造是紡織工業要上的‘體育’課。”這是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在12月12日舉行的“2016中國紡織創新年會”上闡述的新理念。
孫瑞哲表示,盡管面臨各種挑戰,但中國紡織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保持穩定,雖然近年來紡織行業主要經濟指標增速趨于平緩,但2016年在全國所占比重保持穩定。特別是中國紡織服裝出口在三大傳統市場份額雖有所降低,但在世界紡織品服裝貿易中的份額仍在增加,并未因為出口負增長而降低。“2015年世界紡織品服裝貿易中的出口總額只有7400億美元,較2014年的8000億美元減少了600億美元,但中國在世界紡織品服裝貿易中的份額并未因出口負增長而降低,由2014年的37%增長了1個百分點,達到了38%。”孫瑞哲說。
孫瑞哲表示,紡織行業要由傳統產業或勞動密集型產業向科技產業、綠色產業、時尚產業轉變,形成中國紡織工業“新三板”的產業架構——以高品質高性能纖維、產業用紡織品、高端智能制造為代表的科技產業板塊;以服裝品牌、家紡品牌為代表的時尚產業板塊;貫穿全產業鏈加工的制造產業板塊。
孫瑞哲強調,這3個板塊并非截然獨立,而是充滿著無限可能的跨界融合與價值共生。他說:“時尚,作為行業未來發展的個性標注,是引領消費趨勢、提升文化自信而必須完成的‘美育’課;科技,是引領行業未來發展的第一動力,是行業轉型升級、打造戰略制高點而必須經歷的‘智育’課;制造,是行業未來持續發展的立業之本,是夯實支柱地位、促進社會和諧而必須經歷的‘體育’課。”他認為,時尚、科技、制造融合發展才能實現紡織行業的“美、智、體全面發展”。
對于中國紡織行業未來的發展,孫瑞哲指出,要重點推動實施六項發展:以技術創新為基點實現創新發展,以智能制造為方向實現精益發展,以產融結合為抓手實現融合發展,以文化自信為目標鑄就時尚發展,以社會責任為重點實現包容發展,以體系建設為核心實現聯動發展。
例如,在技術創新方面要突破六大類30項共性關鍵技術:包括5項纖維材料高新技術,4項先進紡織、染整及高附加值紡織品加工技術,4項綠色制造技術,6項高性能產業用紡織品加工技術,7項先進紡織裝備,4項紡織信息化技術。
智能制造在智能化設備方面,要實現自動化、數字化控制、實時在線監測和自適應控制,應用機器人,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實現柔性制造。在智能化運營方面要建立云工廠,發展電子商務,通過遠程定制、異地設計、協同生產、遠程監測等信息技術,將用戶需求充分體現在產品的設計、生產和服務的各個環節,形成全新的產品開發模式。智能化產品是信息化技術在紡織終端產品上的直接應用,要將傳感、通訊、人工智能技術與紡織技術結合,開發智能化的紡織品服裝,應用于運動休閑、監測與健康護理、軍事和航空航天等領域。
他表示,通過產融結合,可以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并購重組,突破空間限制,實現技術、原料、產品、品牌等資源的優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