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即將結束,這一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這一年,中國家居建材行業受全球金融市場和國家相關政策影響,歷經風云變幻。伴隨全行業的轉型升級,有些熱詞,或多或少影響著家居建材行業的整體發展走向。
熱詞一:宏觀經濟“緩中趨穩”
用一句話形容今年的宏觀經濟,最貼切的無疑是“緩中趨穩”。前三季度我國的GDP增速都保持在6.7%,11月份的PMI指數更是升至兩年來最高點,顯現出中國“趨穩向好”的態勢。
宏觀經濟數字看似離家居建材行業很遠,實際上影響無處不在。受益于經濟趨穩,1-11月全國規模以上建材家居賣場累計銷售額為10873.9億元,同比上升9.16%。
熱詞二:減稅降費“組合拳”
今年年初開始,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地陸續降低社保費率,預計全國范圍內為企業減負1000多億元。今年5月起,房地產、金融等四個行業納入“營改增”試點,使得今年全年的減稅力度超過4700億元。
減稅降費的“組合拳”效果,正在家居建材企業財務報表中逐漸顯現。今年前10個月,我國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8.6%,增速創2014年8月以來新高。所謂“大河有水小河滿”,只有企業利潤好轉,員工的腰包才能鼓起來,消費才能旺起來,形成經濟運行的正向循環。
熱詞三:結構調整“鐵腕去產能”
截至今年10月底,鋼鐵業提前完成4500萬噸的去產能目標,煤炭2.5億噸的全年目標也有望提前完成。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中心任務,今年的去產能工作大刀闊斧。
去產能關系著經濟結構調整的進展,也關系著上百萬家庭的飯碗。一方面,政府通過出臺柔性的“托底政策”,以內部安置、轉崗就業等措施解決職工安置問題。另一方面,包括共享經濟在內的新經濟的成長,給員工轉型提供了出路,也讓去產能有了一定的緩沖墊。只有社會各方一起行動起來,才能減少去產能的陣痛。
熱詞四:樓市調控再升級
提高首付款比例、禁買第三套住房……繼9月末20多個熱點城市陸續啟動新一輪樓市調控后,近日多地再度推出樓市新政“升級版”。
“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近期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出明確信號。在抑制資產泡沫的同時,未來我國將在多方面綜合發力,引導樓市穩定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