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1月,中國鋼鐵出口產品遭遇到了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發起的41起貿易救濟調查,其中反傾銷案件26起、反補貼案件8起、保障措施案件7起,涉案金額高達68億美元。
今年以來,對于中國鋼鐵產能過剩的詬病一直不絕于耳。與此同時,中國鋼鐵出口產品遭遇的貿易摩擦也愈演愈烈,與去年同期相比,案件數量上升了24%,金額上升了59%。
對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日前舉行的例行發布會上強調,鋼鐵產能過剩的問題起源于金融危機和全球經濟持續低迷導致的需求不振,這是一個全球鋼鐵業共同面臨的問題,各國應當共同面對、共同努力加以解決,而不是僅僅盯住中國。
中國化解過剩產能成效明顯
“中國是采取調結構、去產能政策措施時間最早、行動最具體、執行最堅決、效果最顯著的國家。到今年11月,中國已經提前完成全年削減鋼鐵產能4500萬噸的目標。”沈丹陽指出,中國在化解鋼鐵產能過剩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在世界范圍內都應該是有目共睹的。
今年以來,我國鋼鐵去產能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鋼鐵企業效益明顯好轉。1——8月鋼鐵協會會員企業實現利潤214.7億元,同比扭虧增盈393.5億元。通過強化專項執法,違規新增產能基本未再發生,違規在建項目全部停工停產,違法違規建設行為得到有力遏制。
去年11月,美歐9家鋼協曾聯合發表聲明,指責中國鋼鐵行業是全球鋼鐵行業正在遭受產能過剩危機的主要影響者。
對此,沈丹陽特別指出,中國鋼鐵產業的發展立足于滿足內需,只有很少一部分出口。今年前10個月,我國出口鋼材9262.6萬噸,同比僅增長0.5%;進口鋼材1090.5萬噸,同比增長2.1%。
商務部部長助理張驥此前也曾就鋼鐵問題回應稱,中國的鋼鐵產能以內需為主,產量雖然占世界近一半,但是消費也快接近一半。他呼吁要理性看待中國的鋼鐵產能過剩。
以共贏理念化解摩擦
今年5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宣布對中國輸美碳鋼產品發起“337調查”,涉及寶鋼、河鋼、武鋼、首鋼、沙鋼、鞍鋼等40家中國鋼鐵企業及美國分公司。這是中國鋼鐵貿易史上首次遭遇“337調查”,根據調查程序,美方一旦裁定企業有違規行為,相關產品可能將被永久禁止進入美國市場。
而這只是中國鋼鐵貿易摩擦的冰山一角。今年1——11月,中國鋼鐵出口產品遭遇到了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發起的41起貿易救濟調查,其中反傾銷案件26起、反補貼案件8起、保障措施案件7起,涉案金額高達68億美元。
沈丹陽表示,盡管開展貿易救濟調查是世貿組織成員方的權利,但是必須嚴格遵守世貿組織相關規則,充分保障中國企業合法權益。“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也會毫不客氣地運用法律手段來維護中國企業的權益。”沈丹陽表態稱。
另一方面,沈丹陽也指出,近年來,中國和一些貿易伙伴之間秉承合作雙贏理念,通過友好協商妥善解決了一系列重大貿易摩擦,這為解決鋼鐵貿易摩擦問題提供了借鑒。“中方愿本著同樣精神,以發展共贏為根本目標,與主要貿易伙伴繼續通過對話溝通,積極鼓勵業界合作,維護全球公平自由貿易,努力尋求有效解決鋼鐵貿易摩擦的辦法和途徑。”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