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的熱門話題一直離不開霧霾,自2013年霧霾“力壓群雄”、一舉成名后,幾乎每年都會成為年度關鍵詞。2013年1月,北京26天霧霾,僅5天不是霧霾天。2014年,北京空氣質量超標天數有179天,將近半年。 2015年,全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中有265個城市空氣質量超標!拔谷嗣穹F”的現象可謂是見怪不怪了?諝鈨艋鞯某霈F讓人們在面對霧霾天的無奈有了些許的期待,但是有了空氣凈化器就真的可以萬事無憂嗎?尤其是伴隨著虛假宣傳、以次充好、假冒名牌、劣質服務等現象的不斷發生,一些人甚至開始質疑空氣凈化器真的有用嗎?
不得不承認目前我國空氣凈化器確實存在一定的市場隱患,在面對廣大的客戶資源、巨大的利潤空間下,不少商家簡單的認為一個電機、一個殼、一張過濾網就可以組成一個空氣凈化器,此前就曾有媒體報道稱,只要投入100萬甚至更低就可以開模生產空氣凈化器,更有業內人士表示,在廣大的市場需求下一些沒有相關經驗的企業都開始進軍空氣凈化器。再加之空氣凈化器性能沒有統一、科學的評測標準,一些廠商慣于炒作那些華而不實的概念,使得整個凈化器市場亂象橫生。嚴重影響了消費者對空氣凈化器產品的信心。
為此環境保護部環境發展中心12月13日發布我國首個空氣凈化器中國環境標志標準,該標準建立在《空氣凈化器》(GB/T18801-2015)國家質量標準的基礎上,但規定更加嚴格。于明年1月1日起實施。
根據該標準,空氣凈化器去除細顆粒物(PM2.5)的凈化能效不小于5立方米每瓦特小時,去除甲醛或甲苯的凈化能效不小于1立方米每瓦特小時。此次發布的標準從產品設計、生產、使用到廢棄和回收全生命周期進行控制。要求企業在原材料選擇上必須符合電子電氣產品污染控制要求。在產品使用過程中,產品去除細顆粒物、去除甲醛或甲苯的最低凈化能效進行了規定。根據不同房間的適用面積來確定對PM2.5、甲醛或甲苯等室內空氣中主要污染物的潔凈空氣量(CADR)提出指標要求。
標準實施后,消費者可以根據凈化器產品上是否貼有中國環境標志作為購買凈化器產品的重要依據之一,選擇適合自己的空氣凈化器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