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小型拖拉機市場銷量下滑,大型拖拉機銷量穩中有升,100馬力以上產品更是成為了市場需求熱點之一,業內拖拉機制造企業爭相進入大馬力產品制造領域,更有甚者,新進入拖拉機制造企業就直接切入120馬力以上產品。10月份出現在全國農機展會上100馬力以上大拖的新品牌就不止30家,一拖、雷沃、中聯重機等國內知名農機制造企業更是攜升級大馬力拖拉機及旗下產品重磅亮相,一時間,大拖市場變得炙手可熱,眾說紛紜。
市場扎堆,既有市場剛性需求因素,又不乏從眾行為使然。馬力段制造升級,對具有成熟條件的企業來說是機遇,而對于盲從者來說是巨大挑戰,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認真斟酌。
第一、馬力段上延,核心制造壁壘突破難度大。
傳統意義上,大家習慣于把80馬力及以上拖拉機定位為大型拖拉機,而隨著市場需求進步,馬力段上延趨勢明顯,100及以上馬力產品對人們眼球的吸引力越來越強。從近幾年的市場走勢看,自2010年開始,100馬力及以上大拖保持了連續三年的高速增長,2013年、2014年連續兩年出現緩坡,進入市場調整期,2015年隨著全程機械化推進、合作社、農場等規模作業需求重新進入上升通道,今年延續了穩定增長的發展勢頭,業內專業人士預測,2016年全年大馬力產品銷量穩中有升,未來3-5年增長勢頭看好。
從制造角度分析,拖拉機馬力越大,制造難度也隨之增大,技術、工藝水平等核心壁壘突破難度更大,固然國內拖拉機制造主要模式為部件集成采購后總裝,發動機、離合器、液壓裝置等核心部件制造由專業制造企業承擔,其他部件通用性也較強,但是數以千計、萬計的部件裝配所需的工藝、技術壁壘要靠自身能力來突破,同樣的圖紙、同樣的部件、同樣的制造條件,如果裝配工藝不達標,組裝起來的整機性能將無法達標,特別是大馬力產品,其所需的技術工藝標準十分嚴格,并非是什么樣的企業都可以拼湊組裝完成的,況且,大馬力產品的制造壁壘遠不止如此,自動化技術、產業隊伍裝配水平、裝配清潔度、資金需求、品牌、營銷、服務體系建設等等,這些壁壘都需要一一突破。目前,國內一線品牌一拖、福田對大馬力拖拉機成熟制造不超過180馬力,對于其他中、小型及個體戶企業來說,匆忙上馬100馬力以上產品制造,產品成熟度幾何?后續發展潛力幾何?值得商榷。
第二、品牌效應凸顯,新入者短期難成影響。
據相關機構調研顯示,品牌認知越來越多地影響著農機用戶的購機行為,廣大農民租用農機也是越來越挑剔品牌。大馬力拖拉機產品作業針對的用戶,除一般個體土地經營者外,更多的使用主體為規模化作業的農場、合作社、農墾等,尤其是200馬力以上產品用戶,接觸先進產品較早,品牌認知影響較深,所以做好大馬力產品,品牌建設至關重要。
進入大馬力產品制造,除了產品性能要過關、性價比要足夠高之外,品牌影響作用巨大,農機知名品牌,都是經過了數年的市場培育,靠農機手和使用受眾口口相傳形成的口碑效應積累升華而成的。時下,很多進入大馬力制造的企業是直接切入120馬力及以上產品起步的,甚至有的企業從未從事過拖拉機制造,更談不上品牌效應,況且隨著馬力段上延,技術工藝等制造壁壘越來越高,品牌效應影響會越來越大,這將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第三、產品同質化嚴重,競爭優勢培育難度大。
目前,我國100馬力以上拖拉機生產企業主要分布在山東、河南等地,這種一線品牌所在地小型品牌跟隨模仿所引發的聚集效應,也是產品同質化嚴重的根源所在。新進入者采取一線品牌跟隨策略,可以有效獲取配套資源、及時獲取產品升級信息、有針對性地進行人才引進……快速實現產品化,但是,這僅僅是理論優勢,實際轉化過程困難超乎想象。
根據咨詢機構對用戶和經銷商調查發現,大馬力拖拉機產品市場使用過程中主要問題點為:一是部分產品“三漏”現象不斷;二是制動失靈、發動機、變速箱、離合器等故障屢有發生;三是液壓系統故障較多;四是零配件供應不及時,企業服務承諾未能全部實現。這就足以證明,如果裝配不達標、技術工藝水平不過關、部件質量不過硬和企業綜合服務能力不足,或致產品整體品質無法得以保證,就不能贏得用戶和市場認可,更不可能有長遠發展。今天,產品是市場競爭的根本,沒有過硬的產品品質,價格再低也難以確立競爭優勢,培育競爭優勢,新進者所遇難度更大。
合理的市場競爭秩序是多方經營者共同營造的,有競爭才有進步,有進步就有淘汰、就有整合、就有代價。就農機制造而言,高端、智能化產品是農機發展的趨勢,但是進入有門檻、有壁壘、有風險,請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