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玻璃保溫板早是由美國彼茲堡康寧公司發明的,是由碎玻璃、發泡劑、改性添加劑和發泡促進劑等,經過細粉碎和均勻混合后,再經過高溫熔化,發泡、退火而制成的無機非金屬玻璃材料。
人為加工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粘綴,一是斧鑿、鋸底、鉆洞。粘綴的目的往往是為了增加供石的奇巧程度。宋代畫家兼石商李正臣家中奇石眾多,“然石之諸峰,間有外來奇巧者相粘綴,以增險怪,此種在李氏家頗多”(見《云林石譜》)。粘綴主要用于具象石,所以觀察自然景觀石時就應注意石之起峰處,觀察象形石時就應注意突出部分(如手、足、翅、五官等),看其是否與主體渾然一體,有否膠粘痕跡。斧鑿、切面、鋸底對于大多數供石來說是不適宜的(除嶗山綠石、大理石等特殊石種之外)。”這也是大門口擺放麒麟的原因之一吧?這種描述既是用人的德性比擬麒麟,《西都賦》對“九真之麟”并沒有詳細的描述,但已經可以肯定“麟”是由外國進貢的動物。兩漢時期,石雕麒麟作為仁獸在陵墓裝飾中常見運用。漢代《麒麟浮雕碑》、《山有圓球或三角狀物,以表示角為肉質角。江蘇徐州賈旺的東漢畫像。中更清晰地刻畫了數頭神態各異的麒麟,所謂的麒麟,與現今的長頸鹿形象極為相近,都是軀高須長,似鹿非鹿,身被紋彩,頭上生有肉角,尾如牛尾的動物。上,纖維纏繞技術始于本世紀4年代,1946年在美國申請專利。年代初期,開始制作玻璃鋼管道,距今已有4余年的歷史。目前,上玻璃鋼管道工業發展很快,年產量日趨增加,以美國為例,年玻璃鋼管道使用量1km,且每年以5%~1%的速度遞增。我國纖維纏繞工藝始于1958年,當時主要是為兩彈一機國防建設服務的。早應用于民用的玻璃鋼管道以手糊及布帶卷繞為主,這樣生產的管道防滲性能差,質量不穩定,雖經多次試驗,也未能在大范圍內推廣使用。年代末,我國引進玻璃鋼管道纏繞設備,從此,我國玻璃鋼管道工業真正開始了大發展。人造石的日常維護1.除去多數污跡和臟物用肥皂水或含按氨水成份的清潔劑清洗(如:洗潔精清洗石球)。除去水垢用濕抹布將水垢除去再用干布擦凈。去刀痕、灼痕及刮傷(方法一)如果臺面光潔度要求是啞光,用4-6目砂紙磨光直到刀痕消失,再用清潔劑和百潔布恢復原狀。去刀痕、灼痕及刮傷(方法二)如果臺面光潔度是鏡面,先用8-12目砂紙磨光,然后使用拋光蠟和羊毛拋光圈以15-2rpm低速拋光機拋光,再用干凈的棉布清潔臺面。它是由大量直徑為1~2毫米的均勻氣泡結構組成。其中吸聲泡沫玻璃保溫板為50%以上開孔氣泡,絕熱泡沫玻璃為75%以上的閉孔氣泡,制品密度為160-220千克/立方米,可以根據使用的要求,通過生產技術參數的變更進行調整。 泡沫玻璃保溫板因其具有重量輕、導熱系數小、吸水率小、不燃燒、不霉變、強度高、耐腐蝕、無毒、物理化學性能穩定等優點被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地下工程、國防軍工等領域,能達到隔熱、保溫、保冷、吸音之效果,另外還廣泛用于民用建筑外墻和屋頂的隔熱保溫,隨著人類對環境保護的要求越來越高,泡沫玻璃將成為城市民用建筑的高級墻體絕熱材料和屋面絕熱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