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來的幾個月,33 歲的舒爾茨開始思考是否要離開星巴克,設立他自己的咖啡王國。他的計劃是在交通繁忙的市區中心開設咖啡吧,就像他在意大利看見的那樣,那些意大利咖啡吧里充滿了友好、精力充沛的氣氛。當時,舒爾茨有一位從事風險投資和上市的律師朋友,斯科特-格林柏格。格林柏格告訴舒爾茨,已經有很多投資者對他的意大利咖啡吧的商業構思很感興趣。鮑德溫和鮑克知道舒爾茨非常沮喪,也支持舒爾茨離開星巴克追求他自己的咖啡王國的夢想。為了讓舒爾茨沒有后顧之憂,他們同意先保留舒爾茨在星巴克的職位和辦公室,一直等到他自己的新公司基本走上正軌。于是,1985年,舒爾茨離開了星巴克開始追求自己的咖啡夢想。 合資公司Il Giornale
有意思的是,當舒爾茨剛完成他的新公司一系列的籌建手續,鮑德溫宣布他個人將投資150,000美元在舒爾茨的公司,成為舒爾茨意大利咖啡吧一位投資者。同時,鮑德溫接受了舒爾茨的邀請,成為舒爾茨新公司的總監。而鮑克則同意擔任新公司為期六個月的兼職顧問,為舒爾茨提供關于新店籌辦開業建議,例如新店的命名,宣傳介紹、咖啡豆的采購等,確保新店比競爭者提供更優秀的服務。
鮑克提議將新公司命名每日咖啡公司(Il Giornale),舒爾茨接受了這個建議。1985 年12月,鮑克和舒爾茨專程到意大利進行一次考察,他們參觀了大約500 個米蘭和維羅納的咖啡吧,觀察當地的消費習慣、店內的裝潢、菜單的設計,對每家店都做了非常詳細的筆記、攝影和錄像。
1986 年4月,一家每日咖啡吧開張,它開設在西雅圖高的大廈入口處,僅僅有700 平方英尺。店面的裝飾風格是意大利風格,菜單內到處是意大利詞,店內播放著意大利歌劇音樂。店內的服務人員穿著白色襯衣,佩戴著蝶形領結。店內沒有椅子,所有服務都是站立著的,墻上垂掛著全國和國際日報。新店營業的一天,接待了300 名顧客。
但是,很快,舒爾茨發現新咖啡吧的一些地方似乎和西雅圖的風格有些格格不入。一些顧客反對店內持續不斷地播放意大利歌劇,有些顧客希望找個地方坐下來品嘗咖啡,更多的顧客則看不懂菜單上的意大利單詞。這些問題很快被舒爾茨加以糾正,但沒有改變店內的意大利優雅風格的定位。新店開業六個月后,每天的接待量都超過1,000 名顧客,大部分?投寄茏x出咖啡吧的店名。
歡迎來電咨詢 深圳市凱冠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聯系人:邢小姐 聯系方式:0755-28377534-803/13302430016(微信同號) 官網 http://www.szkaiguan.com/ 地址:深圳市龍崗區南灣街道草堆街30號三鼎電商文創園A棟502 |
版圖擴張
每日咖啡公司兼并星巴克
1987 年,鮑德溫和鮑克決定賣掉星巴克在西雅圖的整個運營,包括西雅圖所有的星巴克店和烘培廠,以及星巴克的商標。舒爾茨立刻意識到,他必須買下星巴克。他說服了董事會同意讓他購買星巴克,舒爾茨和財務經理計算了一下每日咖啡吧(Il Giornale)和星巴克合并所需要的資金數額,包括每日咖啡公司投資者能夠追加的投資額以及當地銀行能夠提供的信貸額度。
1987 年8月,舒爾茨完成了對星巴克的收購手續。每日咖啡吧和星巴克合并后,舒爾茨為新公司命名為“星巴克企業”(Starbucks Corporation);羧A德-舒爾茨, 在35歲時終于成為星巴克企業的主席和CEO 。
公司兼并后的一個星期的周一早上,舒爾茨來到星巴克烘培廠和全體員工見面。他把員工召集在會議室,說:“我的理想是和夠一群有共同愿景的人在一起工作。我今天之所以在這里是因為我愛這個公司,我熱愛這家公司它所代表的東西……我知道你們關心這一點。我不會讓你們失望。我許諾我不會把任何人拋在后邊……我們的目標是建立一家全國的公司—我們所有人將來都會為它的價值和行為準則而驕傲的公司。五年后, 我要你們回憶起今天時,能夠驕傲地說‘我一開始就在那兒,我參與了把這個公司建成一個偉大企業的過程’ 為了實現這一點,公司將尊敬員工并激勵員工,與那些對公司有長期價值貢獻的員工分享公司成功的果實將是公司成功的根本。這不僅僅是一個漂亮的、迷惑大眾的商業宣傳。”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舒爾茨開始一系列新的人事調整。他任命戴維-奧利森負責采購和烘培咖啡,勞倫斯-馬爾茲被任命為行政副總裁,負責掌管運營、財務和人力資源,他具有20 年從商經歷,并擔任過一家盈利的上市飲料公司的CEO長達8年。為了顯示出兩家公司的合并,以及兩家企業文化的融合,新公司的徽標被重新設計,新的徽標融合了老星巴克和每日咖啡徽標的特點。新的星巴克店被重新裝修為意大利風格,并配備了用于制作濃縮意大利咖啡的咖啡機,老星巴克原有的傳統褐色被換成了每日咖啡的綠色。所有星巴克店在店內咖啡豆零售區域和咖啡飲品銷售區域之間建立了一個十字形通道,便于顧客通行。
加速擴張
1987 年10月27 日,芝加哥一家星巴克店開業。六個月內,另外三家店相繼開業,然而市場的反應明顯低于管理層的預期。芝加哥人似乎并不喜歡舒爾茨大力推崇的深度烘培咖啡。此外,地點的選擇也被證明有問題。例如,在市中心開設的一家店,開設在繁華大街上,而不是在商業樓里面,人們不愿意僅僅為了一杯咖啡而冒著凜冽的寒風走出大樓。店內的顧客數量很少,再加上芝加哥的房租、雇員工資都遠遠高于西雅圖,幾家店的運營成本都非常高,處于虧損狀態。兩年內,星巴克在芝加哥竟然虧損了數十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