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體表面張力是指作用于液體表面,使液體表面積縮小的力。表面張力的力學定義是作用于液體表面上任何部分單位長度直線上的收縮力,力的方向是與該直線垂直并與液面相切。表面張力產生的原因是液體跟氣體接觸的表面存在一個薄層叫做表面層,表面層里的分子比液體內部稀疏,分子間的距離比液體內部大,分子間的相互作用表現為引力。
影響液體表面張力的因素有:(1)物質的本性。液體的表面張力(或表面自由能)是表示將液體分子從體相拉到表面上所做功的大小,與液體分子間相互作用力的性質和大小有關。相互作用強烈,不易脫離體相,表面張力就大。例如,無機液體的表面張力比有機液體的表面張力大;分子量大表面張力大。(2)溫度的影響。溫度升高,分子鍵引力減弱,表面張力隨溫度升高而減小。(3)壓力的影響。隨壓力增大,表面張力減小。低壓下影響不明顯,高壓下引起比較明顯的變化。
表面張力是表面活性劑的一項重要性質,也是表面活性劑水溶液的重要特性之一。根據表面張力的大小,可確定表面活性劑的表面活性,也可以了解表面活性劑在界(表)面吸附過程中所起作用的機理。液體表面張力的測定方法分為靜力學法和動力學法,主要有懸滴法、滴體積法、毛細管上升法、大氣泡壓力法、差分大氣泡壓力法、wilhelmy盤法、du nouy環法、旋滴法和振蕩射流法等。
點蝕產生的主要特征有下列三個方面:z89g88l5ysqw
(1)點蝕多發生于表面生成鈍化膜的金屬或表面有陰極性鍍層的金屬上(如碳鋼表面鍍錫、銅、鎳)。當這些膜上某些點上發生破壞,破壞區域下的金屬基體與膜未破壞區域形成活化——鈍化腐蝕電池,鈍化表面為陰極而且面積比活化區大很多,腐蝕向深處發展形成小孔。
(2)點蝕發生在含有特殊離子的介質中,如不銹鋼對鹵素離子特別敏感,其作用順序為cl->br->i-。
(3)點蝕通常在某一臨界電位以上發生,該電位稱作點蝕電位或擊破電位,又在某一電位以下停止,而這一電位稱作保護電位或再鈍化電位。當電位大于點蝕電位時,點蝕迅速發生、發展;電位在點蝕電位與保護電位之間時,已發生的點蝕繼續發展,但不產生新的蝕孔;電位在保護電位以下時,點蝕不發生,即不會產生新的孔蝕,已有的蝕孔將被鈍化不再發展。
astm e21-2009 金屬材料高溫張力試驗的試驗方法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elevated temperature tension tests of llic materials iso 6892-2-2011 金屬材料--拉伸試驗--第2部分:高溫下的試驗方法 llic materials -- tensile testing - part 2: method of test at elevated temperature gb/t 4338-2006 金屬材料高溫拉伸試驗方法 llic materials -- tensile testing at elevated temperature jis g 0567-2012 鋼和耐熱合金的高溫拉力試驗方法 method of elevated temperature tensile test for steels and heat as 2291-2007 高溫金屬拉伸試驗方法 llic materials - tensile testing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序號
檢測標準(方法)名稱及編號(含年號)
1 gb/t228.1-2010金屬材料 拉伸試驗 第1部分:室溫試驗方法
2 gb/t8358-2014鋼絲繩 實際破斷拉力測定方法
3 gb/t232-2010金屬材料 彎曲試驗方法
4 gb/t244-2008金屬管 彎曲試驗方法z89g88l5ysqw
5 gb/t242-2007金屬管 擴口試驗方法
6 gb/t246-2007金屬管 壓扁試驗方法
7 gb/t 245-2008金屬管 卷邊試驗方法
8 gb/t229-2007金屬夏比缺口沖擊試驗方法
9 gb/t 241-2007金屬管 液壓試驗方法
10 yb/t 5293-2006金屬材料頂鍛試驗方法
11 gb/t230.1-2009金屬材料 洛氏硬度試驗 第1部分:試驗方法(a、b、c、d、e、f、g、h、k、n、t標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