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美姑縣平面閘門螺桿啟閉機調試及注意事項1、當啟閉機在無荷載的情況下,保證三相電流不平衡不超過正負10%,并測出電流值。
、對于上下限位的調節:當閘門處于全閉的狀態時,將上限壓緊上行程開關并固定在螺桿啟閉機的螺桿上。當閘門處于全開時,將下限位盤壓緊下行程開關并固定在螺桿上。
、對于啟閉機的主令控制器,必須保證閘門升降到上、下限位時的誤差不超過1cm。
、安裝后,一定要作試運行,一作無載荷試驗,即讓螺桿作兩個行程,聽其有無異常聲響,檢測安裝是否符合技術要求。
涼山美姑縣平面閘門閘門一般設置有可調節的楔緊裝置,楔緊副(如楔塊與楔塊、楔塊與偏心銷等)分別設在門體和門框上。調節楔緊裝置,可使得閘門關閉時門體門框,達到止水要求。
平面閘門閘門通常配置手動或電動螺桿式啟閉機,用于操作閘門的啟閉。
平面閘門閘門有以下特點:
布置簡單,結構緊湊,節省空間;運行簡單,運行費用,但鑄鐵閘門的造價比鋼閘門略高一些。
耐腐蝕性強。門體和門框的材料采用鑄鐵,止水面鑲銅合金或不銹鋼等耐腐蝕材料,防腐能力強,特別適用于污水或海水中。有特殊要求的地方還可以采用鎳鉻合金鑄鐵等耐腐蝕性更強的材料。
平面閘門閘門的止水副采用整體加工,止水效果好,金屬止水使用壽命長。
涼山美姑縣平面閘門修建在河道和渠道上利用閘門控制流量和調節水位的低水頭水工建筑物。關閉閘門可以攔洪、擋潮或抬高上游水位,以灌溉、發電、航運、水產、環保、工業和生活用水等需要;開啟閘門,可以洪水、澇水、棄水或廢水,也可對下游河道或渠道供水。在水利工程中,水閘作為擋水、泄水或取水的建筑物,應用廣泛平面閘門水閘,按其所承擔的主要任務,可分為:節制閘、進水閘、沖沙閘、分洪閘、擋水閘、排水閘等。按閘室的結構形式,可分為:開敞式、胸墻式和涵洞式(圖1)。開敞式水閘當閘門全開時過閘水流通暢,適用于有、排冰、過木或排漂浮物等任務要求的水閘,節制閘、分洪閘常用這種形式。胸墻式水閘和涵洞式水閘,適用于閘上水位變幅較大或擋水位高于閘孔設計水位,即閘的孔徑按低水位通過設計流量進行設計的情況。胸墻式的閘室結構與開敞式基本相同,為了閘門和工作橋的高度或為控制下泄而設胸墻代替部分閘門擋水,擋潮閘、進水閘、泄水閘常用這種形式。如葛洲壩泄水閘采用12m×12m活動平板門胸墻,其下為12m×12m弧形工作門,以適應必要時大流量的需要。涵洞式水閘多用于穿堤引(排)水,閘室結構為封閉的涵洞,在進口或出口設閘門,洞頂填土與閘兩側堤頂平接即可作為路基而不需另設交通橋,排水閘多用這種形式。
平面閘門水閘由閘室、上游連接段和下游連接段組成閘室是水閘的主體,設有底板、 平面閘門閘門、 啟閉機、閘墩、胸墻、工作橋、交通橋等。閘門用來擋水和控制過閘流量,閘墩用以分隔閘孔和支承閘門、胸墻、工作橋、交通橋等。底板是閘室的基礎,將閘室上部結構的重量及荷載向地基傳遞,兼有防滲和防沖的作用。閘室分別與上下游連接段和兩岸或其他建筑物連接。上游連接段包括:在兩岸設置的翼墻和護坡,在河床設置的防沖槽、護底及鋪蓋,用以引導水流平順地進入閘室,保護兩岸及河床免遭水流沖刷,并與閘室共同組成足夠長度的滲徑,確保滲透水流沿兩岸和閘基的抗滲性。下游連接段,由消力池、護坦、 海漫、 防沖槽、兩岸翼墻、護坡等組成,用以引導出閘水流向下游均勻擴散,減緩流速,過閘水流剩余動能,防止
涼山美姑縣平面閘門閘關門擋水時,閘室將承受上下游水位差所產生的水平推力,使閘室有可能向下游。閘室的設計,須保證有足夠的抗滑性。同時在上下游水位差的作用下,水將從上游沿閘基和繞過兩岸連接建筑物向下游滲透,產生,對閘基和兩岸連接建筑物的不利,尤其是對建于土基上的水閘,由于土的抗滲性差,有可能產生滲透變形,危及工程安全,故需綜合考慮閘址地質條件、上下游水位差、閘室和兩岸連接建筑物布置等因素,分別在閘室上下游設置完整的防滲和確保閘基和兩岸的抗滲性。開門泄水時,閘室的總凈寬度須保證能通過設計流量。閘的孔徑,需按使用要求、閘門形式及考慮工程投資等因素選定。由于過閘水流形態復雜,流速較大,兩岸及河床易遭水流沖刷,需采取有效的消能防沖措施。對兩岸連接建筑物的布置需使水流進出閘孔有良好的收縮與擴散條件。建于地區的水閘地基多為較的土基,承載力小,壓縮性大,在水閘自重與外荷載作用下將會產
涼山美姑縣平面閘門水庫大壩安全監測對大壩的安全運行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評判大壩運行是否安全的有效。本文通過論述大壩安全監測的意義和必要性,結合廣州市科研條件建設項目,研究和設計出了本。其主要由現場硬件部分和終端部分組成,其中硬件部分主要是對水雨情數據進行采集和傳輸,部分主要是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存儲、、計算、分析和大壩險情評價。本文首先概述了大壩安全監測的目的和研究內容,結合國內外已有的相關技術,完成了的總體方案設計、硬件選型、通訊選擇和編制等。其中總體方案包括:設計原則、結構、、功能和流程等。通過對可靠性和易擴展性的考慮,后確定采用分布式數據采集。實時采集的滲壓、滲流、水位和位移等數據通過光纖傳至中控室主機后,交由部分處理,通過觀察界面中的實時數據、相應圖形和報表,實現對實時水雨情的監控和大壩險情的評判。本部分把平面圖形、三維可視化模擬圖形、水資源調度模型庫和. 為研究性能指標對渠系控制器參數的效果,該文基于無量綱性能指標,利用MATLAB程序"渠系控制"整定了PI控制器參數,同時進行了對比分析。在梳理渠系控制指標領域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文章首先以渠池固有參數對現有渠系性能指標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及追加,并進一步衡量各水位、流量、時間指標的相關性和代表性建立了含權重的綜合指標。在程序"渠系控制"平臺上,采用實例驗證法結合2個設計流量約為大壩是水資源利用和調控的有效手段,為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大壩改變了河流的自然屬性,是下游景觀格局及生態服務變化的重要驅動力。大壩改變了區域水資源的時空配置,在不同尺度和不同層面產生相應的水分效應:(1)大壩引發了整個下游物理、化學和生物的變化,這種變化主要發生在流域水文、河道和物種流動等方面;(2)大壩改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動態土石壩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失事將會造成下游生命財產和社會生態的巨大損失。我國的病險土石壩數量眾多,補強修復和除險加固作為新時期我國壩工領域中一項重要工作和長期任務,對保障我國大壩工程服役安全、充分發揮工程效益、進一步水庫大壩服役周期等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本文著重于土石壩病害診斷及除險加固決策問題,充分依據歷史統計資料及分析成果,遵循"病險辨識-風險評估-加固決策"的思路,開展了土石壩風險評估及風險等研究,在此基礎上,考慮大壩復雜存在著大量不確定性因素的特性,探討了病險土石壩除險加固多目標決策模型和算法。主要研究內容和成果如下:(1)在查閱國內外土石壩潰壩失事統計資料的基礎上,分析了引起土石壩潰決事故和非潰壩故的類型及原因,分類討論了土石壩常見的形式及失事的類型及特點,對土石壩典型潰壩及潰壩路徑進行了挖掘。從識別理論出發,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判別的對土石沙湖嶺水庫除險加固初步設計是通過計算并且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的研究。水庫的壩址控制流域面積0.85km2,干流長度1.375km,干流平均坡降6.55‰,校核洪水位296.07m,設計洪水位295.82m,正常蓄水位295.02m,死水位283.95m,總庫容(校核洪水位以下)44.68萬m3,正常庫容37.30萬m,死庫容2.0萬m,校核洪峰流量(P=0.33%)8.13m3/s,校核下泄流量10.65m3/s,校核洪水總量19.78萬m,設計洪峰流量(P=3.33%)5.68m3/s,設計下泄流量3.25m3/s,設計洪水總量13.33萬m3。由于水庫出現了滲漏情況,壩體采用土工膜+混凝土防滲墻防滲,上游壩坡校核洪水位至死水位采用土工膜防滲,死水位至基巖采用混凝土防滲墻防滲。基巖至基巖相對不透水層采用帷幕灌漿防滲來進行處理。在防滲材料交接處作好相應接頭處理,帷幕灌漿向兩邊壩肩延伸形成一個相對隔水層。根據原有大壩壩頂高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