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ACH在美國已經有超過200家專賣店,并在世界其他國家開設了近200家專賣店,主要位于加拿大、法國、英國、德國、意大利、日本、荷蘭、俄羅斯、阿聯酋、沙特阿拉伯、新加坡、澳大利亞、
新西蘭、中國臺灣等諸多國家和地區。COACH極為看好中國市場,已經在中國香港、上海等地開設了COACH產品專賣店,并準備在其他大中城市開設更多的COACH專賣店。
僅在2000年,COACH品牌的全球銷售額就已經突破了5.5億美元 (約50億民幣),到了2003年,COACH品牌的全球銷售額更是超過了8.35億美元(約72億民幣)。
公司每年都會投入大量資金用于在世界范圍內宣傳COACH品牌及其產品。在《ELLE》(世界時裝之苑), 《URBANITES》(都市),《NEXT MAGAZINE》(壹周刊),《ZIP MAGAZINE》,《VOGUE》,《LUCKY》等著名時尚雜志的英文版、日文版、繁體中文版、簡體中文版上投放了大量關于COACH產品的介紹。同時,針對華世界,也在如《蘋果日報》、《香港經濟時報》、《明報周刊》等著名華媒體上投放了大量中文廣告以開拓華市場。這些著名報刊雜志上也都曾專門撰文介紹過COACH品牌并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許多中外名也是COACH皮包的忠實顧客。國外藝如著名歌手珍妮佛·洛佩茲、麥當娜,好萊塢偶像茱麗安·摩爾,朱莉亞·羅伯茨以及瑪麗莎·托梅等,國內藝賈永婕也在COACH2007年秋冬發表會中,拎著COACH這一季新推出的麂皮包亮相,薛凱莉也背著這一季特有的祖母綠條紋大C LOGO包現身。
但實際上,COACH在美國只能算得上是中高檔的牌子,所謂的奢侈品,只是在中國所特有出現的現象而已,然而在其他國家,特別是在歐美國家,COACH更傾向的消費群體是年輕,并不算是很貴。而且,它的貨在中國的價格,比在其他歐美國家要高近50%。
發展歷程
2007年 Reed Krakoff 提名擔任CFDA副一職,象征其于美國時尚界的重要地位 ;
2006年臺灣中山旗艦店開幕;COACH歡慶65周年慶推出根植于歷史中的Legacy系列 ;
2005年 COACH紐約麥迪遜大道第一家旗艦店重新開幕 ;
2004年 Reed Krakoff 二度獲得CFDA年度配件設計大獎 ;
2003年 推出小C Logo(Mini Signature)系列;
2003年東京涉谷店開幕 2002年 東京銀座旗艦店開幕;
2001年 設立COACH日本分公司;授權Steelcase生產家具;Reed Krakoff 獲得CFDA年度配件設計大獎;推出C Logo (Signature)、飾品、旅行等系列 ;
2000年 COACH股票上市;
1999年 COACH網站誕生;推出男女鞋、家具等系列 ;
1998年 COACH拓展國際市場;推出第一個混合材質的包包,并授權生產COACH男女手表 ;
1997年 Reed Krakoff 加入COACH ;
1992年 推出成衣系列 ;
1985年 Sara Lee 公司收購COACH ;
1981年 COACH在“Preppy Handbook”一書中成為流行代表;在紐約麥迪遜大道開設第一家旗艦店 ;
1980年 推出第一本目錄 ;
1979年 Lew Frankfort 加入COACH團隊 ;
1973年 第一個Duffle Sac 誕生 ;
1963年 于“New Yorker”雜志推出第一個廣告 ;
1962年 推出第一個由棒球手套發想成的鞣制皮革皮件;
1962年 Bonnie 由紙袋產生構想,推出第一個購物包 ;
1941年 位于紐約曼哈頓的皮革工廠成立;
COACH的市場營銷經驗
作為奢侈品牌COACH的全球CEO,法蘭克福感到“上海的時尚感正日益接近紐約”,這為COACH在中國的快速擴張提供了良好環境。
“新一季的《緋聞女孩》里已經出現COACH的包了,我們并沒有花錢讓她們在節目中使用。”COACH亞洲區總裁高恩(Andre Cohen)稱。那么,COACH是如何從美國本土一個毫無特色的中間品牌變為全球一線奢侈品牌的?
創立于上世紀40年代的COACH品牌,一直都是美國職業婦女的象征。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COACH都因其耐用的品質成為美國家庭的最愛。那時,在華爾街上班的多數女性穿著直排扣的襯衫,打著絲質的領結,再搭配一個COACH的公事包。
不過,這種情況在上世紀90年代發生了改變。美國的上班族不再要求穿著得那么拘謹嚴肅,公文包也能換成更加時尚的款式,這種職場的新風潮開始沖擊到傳統保守的COACH。與此同時,來自歐洲的LV和Gucci等品牌開始進入美國市場——這些歐洲精品顏色明亮,設計時尚,相比之下,當時的COACH品種有限,款式也鮮有創新。
時代變了,COACH起了大早卻趕了晚集。對1995年上任CEO的法蘭克福(Lew Frankfort)而言,他意識到“是到了該改變的時候了”。
2000年時,COACH的平均售價為200美元,還不到歐洲精品的一半,但品質依舊“牢固耐用”。針對這種情況,公司內部討論出“唾手可得的奢侈品”這一定位,希望提供給那些不想花高價購買歐洲精品卻又渴望擁有精品的消費者,另一個替代選擇。
價格越高,銷量就越低,“消費群過窄”是法蘭克福最為反感的歐洲奢侈品經營之道。“在美國,我們鎖定處于頂端的20%的家庭,其他歐洲品牌可能只鎖定3%的家庭。”他如此解釋COACH的作出的選擇。
明確了品牌定位后,COACH需要讓品牌變得更加年輕、時尚,甚至不惜挑戰行業的規則,以扭轉們關于其“老式呆板”的印象。
要達到這個目標,首當其沖的就是改變產品。1996年,法蘭克福說服當年33歲的設計師瑞德·克拉科夫加入COACH,以便開展一系列的產品變革。瑞德的加入讓以往只有皮革制、單色系的COACH包開始變化多端,如今,完全皮革制的COACH包只占35%,其余六成半大都是混合不同紡織布、皮革、帆布等材料的手提包。相比完全皮制品的厚重感,新手袋變得更輕快,也更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