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籃構造:
掛籃是一個能沿梁頂滑動或滾動的承重構架,錨固懸掛在已施工梁段上,在掛籃上可進行下一梁段的模板、鋼筋、預應力管道的安設,混凝土灌注和預應力張拉,壓漿等作業。完成一個節段的循環后,掛籃即可前移并固定,進行下一節段的懸灌,如此循環直至懸臂灌注完成。
掛籃由主桁架系統、走行系統、錨固系統、吊掛系統、工作平臺系統、模板系統六大部分組成。
主桁架系統:主要由三角形主桁架及前上橫梁組成,其桿件均為型鋼焊接而成。
走行系統:主要由導鏈、走行軌道、內模及外模走行梁、前滑座、后鉤座等組成。
錨固系統:分為主桁架的錨固和平臺系統的錨固兩部分,主桁架用φ32精扎螺紋鋼筋錨固在箱梁上。平臺系統前端通過精軋螺紋吊桿和吊帶錨固在前上橫梁上。
吊掛系統:主要由精軋螺紋吊桿、吊帶、小型分配梁、調節千斤頂等組成。用以支撐平臺系統,將其荷載傳遞給主承重系統,并通過操作千斤頂調節吊桿螺帽,以調節平臺標高。
工作平臺系統:主要由前下橫梁、后下橫梁、底模花架等組成。
模板系統:由內模、側模、底模組成。
0#段位于橋墩上方,灌注0#段相當于給掛籃提供一個安裝場地。0#段采用鋼管樁支架現澆,這種支架優點在于搭建高度高,操作簡便,功效快,可充分利用承臺基礎,承臺上預埋螺栓,鋪設20毫米厚的法蘭墊板,用于連接承臺和鋼管樁。

0#段的澆注
2、支架搭設完成后必須按規范進行預壓,不同于傳統的堆載預壓,跨楊萬連續梁選擇預應力反支點預壓,操作簡單,高效率,容易模擬真正受力狀態 。反支點預壓法就是采用張拉鋼絞線(或精軋螺紋鋼等)的方法對支架施加反力,使其所受反力等于預壓荷載,以消除整個支架的非彈性變形,得出彈性變形,確定預拱度。
3、臨時固結:采用50砼澆筑,支墩和梁體采用72根Φ32精軋螺紋鋼錨固連接。
4、支座安裝:安裝前支承墊石需將表面鑿毛,安裝時應注意支座類型、平面位置、支座預偏量等。
5、0#段底模鋪設:在支架分配梁上滿鋪厚度6毫米鋼板。
7、鋼筋安裝:待底模定位后依次安裝底板鋼筋、腹板鋼筋、預應力波紋管及預留孔洞、支立內模、安裝頂板鋼筋、放置預埋件。
8、0#段端頭模安裝:采用定制鋼模,現場拼裝。
9、0#段內模安裝:采用自制木模,以鋼管支架支撐,梁體底板用10#槽鋼作支撐架。
11、后錨預埋和吊桿孔預埋施工:后錨用精軋螺紋鋼和掛籃所有后吊桿都需要在已經完成的梁體上預留孔道。根據掛籃設計圖紙,同時考慮波紋管等梁體預埋件位置,確定后錨和后吊桿的預留孔位置。

12、混凝土澆注:
⑴、澆筑前對模板標高、鋼筋、預應力孔道布置、預埋件埋設加固狀況以及支架穩固情況進行檢查并調整 。用高壓風槍將底板雜物清除,對模板灑水濕潤。
⑶、混凝土澆筑時,兩端應對稱澆筑混凝土,如混凝土泵送有困難而難以實現時,應控制兩端混凝土灌注不平衡重不超過8噸。
13、混凝土養護: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及時覆蓋并進行灑水養護,混凝土養護期不少于14天。
1、梁段鋼筋均在梁上逐根綁扎,按先底板再腹板后頂板的工藝進行綁扎,非預應力筋與已成梁段鋼筋的連接全部采用搭接焊;
2、預應力管道在綁扎鋼筋的同時安裝,方法同0#段預應力管道安裝,不再贅述;

掛籃移動
澆注梁段張拉壓漿完成后,即可進行掛籃前移。
1、找平已張拉壓漿完成的梁段頂面鋪設鋼枕及軌道;
2、放松底模架前后吊帶、吊桿,底模架后橫梁用2個10噸倒鏈懸掛在外模走行梁上;
3、拆除后吊帶與底模架的聯結;
5、軌道頂面安裝2個10噸倒鏈,并標記好前滑座移動的位置(前滑座距梁段一般50厘米);
6、用倒鏈或液壓千斤頂牽引后錨段,使主桁架、底模、外模一起向前移動,注意T構兩邊掛籃要對稱同步前移,以免對墩身產生較大的不平衡彎矩;
7、移動到位后,錨固后錨,安裝后吊帶,將底模架吊起;
8、調整立模標高后,重復上述施工直至合攏段;
合攏段施工前將不需要使用的掛籃進行拆除。
1、拆除順序為:底模、平臺系統及其他附屬設施→側模及其吊掛系統→主桁架、前上橫梁等橋面結構;拆除過程中必須兩側逐步對稱拆除。
2、掛籃拆除施工:
①懸臂梁段施工完畢后將內模板、滑梁及內模架進行切割分塊,人工搬運配合吊車吊下;
②放松前后吊掛,使底模與梁體脫離并處于水平狀態;
③用導鏈將掛籃拉回退后以保證拆除時不侵占既有線,后退時需要加長上橫梁和下前橫梁,讓其從梁體兩側進行聯接;
④分別在前、后下橫梁上設置吊點,吊點處采用一單輪滑車與橫梁連接,下放前將底平臺調整為水平狀態,然后緩緩將平臺整體下放,下放過程中兩臺卷揚機必須保持均勻同步,并用4個10噸導鏈掛住吊點作為保險,邊下放邊松導鏈。待下放至地面后,分解拆除;
⑤在外滑梁前后安裝吊點,前后對應,將外滑梁以及外側模下放至地面(跨楊萬線)或駁船(跨京杭大運河)上,再進行分解拆除;

掛籃拆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