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繼電器 ESR-60AA
吉利、天鋼、上海自動化儀表等500家企業榮登全國大中型工業企業50個行業的“創新能力十強”。11月26日,國家統計局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首次發布這一排行榜。國企創新人員效率偏低引起關注。2005年全國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投入達1250.3億元,研發投入強度結束了連續兩年下滑的趨勢,其中,政府支持力度增大,大型企業為創新的骨干力量,內資企業研發投入增幅比港、澳、臺商和外商投資企業高近10個百分點。吉利、天鋼、上海自動化儀表等50個行業的500家“創新能力十強”,已成為我國大中型工業企業創新的領頭羊。他們的人均研發經費24.7萬元,是大中型工業企業平均水平的1.5倍;從業人員人均利潤5萬元,是平均水平的1.7倍。50個行業中,通信設備制造業入圍十強企業的創新投入最多,達到80.2億元,其次是鋼壓延加工制造業、汽車整車制造業。而在實現新產品銷售收入上,汽車整車制造業的入圍企業居首,為1070.5億元,鋼壓延加工制造業居次席,家用空氣調節器制造業列第三。從地域上看,“創新能力十強”企業集中在東部地區。500家中的366家分布在東部地區,前5名依次為:江蘇、浙江、廣東、山東、上海。但總體上講,2005年我國研發投入與GDP之比僅為1.34%,而世界發達國家在2%以上。國家統計局社會和科技統計司司長馬京奎表示,國有企業研發效率不高值得關注。國有大中型工業企業每產生一項發明專利人員投入為137人,分別是外資和港澳臺資企業的6倍和5.5倍;每產生一項發明專利的研發經費投入為1821.5萬元,分別為外資和港澳臺資企業的2.9倍和3.8倍。因此,大幅度提升國民經濟骨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十一五”時期面臨的重大而緊迫的任務。機械設備
陽明繼電器 ESR-60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