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來水中隱孢子蟲存在的危害
在自來水消毒中,紫外線比化學消毒劑更大的優勢來源于紫外線可以殺滅自來水中的隱孢子蟲。隱孢子蟲屬于原生動物,寄生于動物體中和人體中,可引起隱孢子蟲病。寄生于人體內部的微小隱孢子蟲,是機會治病原蟲,可以導致嚴重腹瀉的一種腹瀉病原,且具有感染性。
紫外線消毒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紫外線消毒反應器的不斷完善,從1993年對隱孢子蟲90%除率,達到2013年99.99%的去除率。紫外線技術已被認可為適合殺滅隱孢子蟲(Cryptosporidium)和賈第鞭毛蟲(Giardia),大腸桿菌消毒的技術,特別適用于地表水和其它易受感染水源。這也美國將紫外消毒工藝作為自來水消毒的最佳手段寫入供水法規中的原
使用效果
1、經紫外水消毒系統處理過的海水、淡水或者其他水體,其各式病毒、殺菌率可達到99.99%以上。
2、在水體病毒、細菌除去率達99.99%以上前提下,每噸水處理成本在4厘至此1分錢人民幣(取決水體干凈程度)。
3、提高海水、淡水育苗,養殖成活率達到50%以上(取決無消毒時的存活率)
4、 在不改變各種飲料以及其它流體食品的原有成份,味道和顏色的前提下,病細菌等致病體除去率可達99.99%以上。
5、對游泳池水采用紫外線前消毒處理,水中加氯含量可降至0.5毫克/升對病毒、細菌除去率達99.99%以上。
6、對城鎮污水消毒,細菌總量降至200個/100ml以下,大腸桿菌20個/100ml以下。
1987年在美國的佐治亞州,大約有1.3萬居民同時發生了腸炎癥狀,在自來水中找到了隱孢子蟲的囊卵,這是歷史上第一次隱孢子蟲病通過市政供水系統大規模爆發。
1993年,美國威斯康星州的市政供水系統又一次被隱孢子蟲污染,40萬人同時腹瀉。
1987年在國內也發現了人體隱孢子蟲病的病例,隨后其他一些省市也相繼報到了一些病例,在腹瀉患者中,隱孢子蟲的檢出率達13.3%。在發生疫情的引用水處理系統中,消毒工藝均采用氯化消毒法(包括氯氣、次氯酸鈉、二氧化氯和氯胺),經檢驗氯化消毒系統運行正常,并且保障足夠的余氯量和接觸時間。大量事實和研究表明,傳統的氯化消毒方法不能提供足夠的劑量,在隱孢子蟲侵入時不足以確保飲用水的供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