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廢水深度治理 專業化治污新選擇
近幾年,專業化治理成為工業污染治理的新選擇,在一些領域得以應用和推廣,應用最典型的行業是電廠脫硫,工業廢水治理領域也逐步推開。同樣,隨著工業園區、開發區的不斷成熟,國外工業廢水集中治理(CWT)模式逐步在我國得以應用,各類工業園區的水污染治理市場化項目不斷涌現。
工業廢水對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進行多方面的污染,其污染成分難以在環境中自然降解,并可以通過植物、動物的食物鏈進入人體,嚴重影響人體健康。其中,重金屬廢水又是工業廢水中對環境影響最大的。
長期以來,我國對于工業廢水的處理采用的是企業自行治污的模式,即企業自行購建污水處理設施、配置專門機構和人員負責設施運營和維護。但是因為工業廢水處理技術復雜,需要專業化的運營管理,這種模式的治理效果并不理想。
深度治理在進行,提高治理效率應專業化治污
應該肯定的是,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的日趨重視,對工業廢水的治理情況在日漸好轉。2010年全國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為237.47億噸,占全國廢水排放總量的38.47%,工業廢水排放的達標率為95.3%,比2005年提高4.1個百分點。
“十二五”期間,國家將預計削減工業COD150萬噸以上、削減工業氨氮兩萬噸以上。同時,伴隨著水質排放標準的日趨嚴格,對廢水回用要求的逐步提高,對偷排、漏排、不達標排放監控力度的持續加強,工業廢水的治理將得到更加有力的推動。
此外,工業廢水治理市場也在啟動,越來越多進行工業廢水治理的專業公司開始涌現,市場對投資的需求進一步加大。現在,隨著企業開始由自己建設、自己運營,逐步轉變為向市場購買專業化服務,工業廢水處理逐漸形成了一個獨立的環保產業。
工業污染的專業化治理運作模式和突破口
近幾年,專業化治理成為工業污染治理的新選擇,在一些領域得以應用和推廣,應用最典型的行業是電廠脫硫,工業廢水治理領域也逐步推開。同樣,隨著工業園區、開發區的不斷成熟,國外工業廢水集中治理(CWT)模式逐步在我國得以應用,各類工業園區的水污染治理市場化項目不斷涌現。
工業污染的專業化治理不外乎以下兩種運作模式:一種是適用于新、擴建項目的“委托治理服務”型,另一種是適用于已建項目的“托管運營服務”型。兩種模式的區別在于環境服務公司是否擁有治污設施的產權,前者擁有或者部分擁有;后者不擁有產權,只接受排污企業托管,負責其治污設施運營管理。
工業污染專業化治理有兩個突破口:一是大型工業企業,如火電行業的脫硫特許經營、燕山石化委托威立雅承擔的節水治污。二是工業集中區,如工業園區、工業開發區的廢水及廢棄物處理。前者由于其生產規模較大,產生的污染物量大而且相對集中,具備規模效應。后者的核心優勢則在于“集中”所帶來的污染物量的累積,因而更具備專業治污的條件。
工業污染專業化治理運營產業發展優勢
新的商業模式在推廣過程中難免遇到問題,專業化運營也不例外。相較于傳統的“誰污染,誰治理”模式,工業污染專業化治理可以起到“一箭三雕”的作用:
一是有利于環保部門的監督管理。實施專業化治理,治污責任通過合同方式向環保公司轉移和集中,環保部門監管對象大為減少。同時,排污企業與治污企業之間的合同關系,促使雙方互相監督,相互制約,避免超標排污現象的發生。
二是有利于提高治污效率。由于實行規;挝,可相應降低治污成本,從而使治污效率不斷提高。同時,治污設施由掌握專業設施、技術及人才的專業治污企業進行運營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推動治污技術改造。
三是有利于推動環保產業快速發展。工業污染治理的專業化,可以使環保企業在工業污染治理領域經營范圍從單純的產品制造和工程建設,擴大到環保設施的運營服務,從而開拓工業污染治理設施運營服務的新市場,推動環保產業快速發展。
本文章由榮茂凈水材料網整理出版,詳情請登錄:www.zzrmjs.com,聯系電話:135 2646 6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