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溫恒濕空調開機初始階段,當現場為“低溫高濕”時,如果采取先制熱后除濕算法,則溫升期間將導致相對濕度大幅上升,如果采取先除濕后制熱算法,就能避免空調工作期間相對濕度波動過大。實驗表明,將相對濕度抽到大于上限某一個值時再切換成制熱模式是一種較為理想的做法,特別是當現場相對濕度大于上限20的高濕環境,先除濕后制熱尤其必要。
采用這種算法的另一個優點是,由于除濕期間會使現場溫度緩慢上升,因此,在亞低溫環境,在除濕期間就直接進入中溫區(無需再制熱),從而避免工作模式的頻繁切換。
由于受機內或現場通風系統的影響,進出風口和現場的溫濕度分布是不均勻的,在制冷制熱元件或除濕元件附近溫濕度梯度尤其大,如果溫濕度傳感器與這些元件之間的距離過小,模式切換將過于頻繁速凍冷庫,從而造成過大的溫濕度波動。因此,溫濕度傳感器合理的安裝位置應該在空調進風口較遠端,距離由實驗確定,一般應處于溫度梯度不大于0.5攝氏度/米、相對濕度梯度不大于3%RH/米的溫濕度場內。
恒溫恒濕空調大多數情況下應用于工業現場,面積空間較大,此時僅靠空調通風系統顯然是無法滿足要求的,如果增加機外空氣循環系統,并采用多點分布式溫濕度傳感器檢測,可以較好地解決上述缺陷,此時,溫濕度取平均值。必要時溫濕度檢測采用專用CPU,將多點檢測取均值供主CPU讀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