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空調氣液系統進行智能化控制的關鍵是控制程序,系統控制軟件包括主程序、鍵處理程序、壓縮機過電流保護與故障診斷等三個部分。
主程序分為基礎部分和測控部分,基礎部分首先完成各種控制變量和參數的定義(包括內存資源分配)、變量和參數初始化、可編程接口芯片初始化、傳感器初始化和微處理器(8051)初始化等工作,此后根據現場溫濕度預置某些變量,使之處于應有的初始狀態,最后進入溫濕度循環檢測與控制。一個適用的調節程序遠比該流程圖復雜,這是一個控制“算法”問題,控制算法是整個系統控制的核心內容,控制算法設計不合理,系統將無法滿足所需的控制精度,最終導致自動調節失敗。設計本系統控制算法必須考慮下列這些因素:
(1)模式切換和壓縮機啟停頻率。當溫濕度設定值確定之后,調節程序內設的溫濕度上下限越窄,系統工作過程中模式切換、壓縮機啟停越頻繁,因此,需要根據恒溫恒濕空調使用場合,設定合理的溫濕度上下限指標。實驗表明,當溫度精度內設為±1℃、相對濕度精度內設為±5%時,可以較好地滿足模式切換或壓縮機啟停的合理要求。
(2)壓縮機停機再啟動延時或變頻。當空調在“制熱←→制冷/除濕”模式之間進行切換或溫濕度受控時,須停機,當重新啟動時,必須等待氣液系統壓力降到一定程度,因此,有一個停機延時需求。
為避免模式切換過于頻繁或溫濕度波動過大,壓縮機也可以采用變頻技術,當溫濕度受控時,壓縮機低速運行,使溫濕度維持在“中溫中濕”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