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操作工藝
(一) 煙囪新建工藝
1、 基礎煙囪新建
(1) 煙囪對鋼筋半成品:按設計圖紙(工程洽商或設計變更)煙囪對加工的半成品鋼筋,對其規格型號、形狀、尺寸、外觀質量等進行檢驗,掛牌標識。
(2) 劃鋼筋位置線:按照圖紙標明的鋼筋間距,從距模板端頭、梁板邊5cm起,用墨斗在混凝土墊層上彈出位置線(包括基礎梁鋼筋位置線)。
(3) 按彈出的鋼筋位置線,先鋪底板下層鋼筋,如設計無要求,一般情況下先鋪短向鋼筋,再鋪長向鋼筋。
(4) 煙囪新建時,靠近外圍兩行的相交點每點都綁扎,中間部分的相交點可相隔交錯綁扎,雙向受力的鋼筋必須將鋼筋交叉點全部綁扎。綁扎時采用八字扣或交錯變換方向綁扎,必須保證鋼筋不位移。
(5) 底板如有基礎梁,可預先分段綁扎骨架,然后安裝就位,或根據梁位置線就地綁扎成型。
(6) 基礎底板采用雙層鋼筋時,綁完下層鋼筋后,擺放鋼筋馬凳或鋼筋支架,(間距以人踩不變形為準,一般為1m左右1個為宜)。在馬凳上擺放縱橫兩個方向定位鋼筋,鋼筋上下次序及綁扣方法同底板下層鋼筋。
(7) 基礎底板和基礎梁鋼筋接頭位置要符合設計要求,同時進行抽樣檢測。
(8) 煙囪新建完畢后,進行墊塊的碼放,間距1m為宜,厚度滿足鋼筋保護層要求。
(9) 根據彈好的墻、柱位置線,將墻、柱伸入基礎的插筋綁扎牢固,插入基礎深度和甩出長度要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同時用鋼管或鋼筋將鋼筋上部固定,保證甩筋位置準確,垂直,不歪斜、傾倒、變位。
2、 墻煙囪新建
(1) 將預埋的插筋清理干凈,按1:6調整其保護層厚度符合規范要求。先綁2~4根豎筋,并畫好橫筋分擋標志,然后在下部及齊胸處綁兩根橫筋定位,并畫好豎筋分檔標志。一般情況橫筋在外,豎筋在里,所以先綁豎筋后綁橫筋,橫豎筋的間距及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
(2) 墻筋為雙向受力鋼筋,所有鋼筋交叉點應逐點綁扎,豎筋搭接范圍內,水平筋不少于三道。橫豎筋搭接長度和搭接位置,符合設計圖紙和施工規范要求。
(3) 雙排鋼筋之間應綁間距支撐和拉筋,以固定鋼筋間距和保護層厚度。支撐或拉筋可用φ6和φ8鋼筋制作,間距600mm左右,用以保證雙排鋼筋之間的距離。
(4) 在墻筋的外側應綁扎或安裝墊塊,以保證鋼筋保護層厚度。
(5) 為保證門窗洞口標高位置正確,在洞口豎筋上畫出標高線。門窗洞口要按設計要求綁扎過梁鋼筋,錨入墻內長度要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
(6) 各連接點的抗震構造鋼筋及錨固長度,均應按設計要求進行綁扎。
(7) 配合其他工程安裝預埋管件、預留洞口等,其位置、標高均應符合設計要求。
3、 頂板煙囪新建
(1) 清理模板上的雜物,用墨斗彈出主筋,分布筋間距。
(2) 按設計要求,先擺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綁扎板底鋼筋一般用順扣或八字扣,除外圍兩根筋的相交點全部綁扎外,其余各點可交錯綁扎(雙向板相交點須全部綁扎)。如板為雙層鋼筋,兩層筋之間須加鋼筋馬凳,以確保上部鋼筋的位置。
(3) 板底煙囪新建完畢后,及時進行水電管路的敷設和各種埋件的預埋工作。
(4) 水電預埋工作完成后,及時進行鋼筋蓋鐵的綁扎工作。綁扎時要掛線綁扎,保證蓋鐵兩端成行成線。蓋鐵與鋼筋相交點必須全部綁扎。
(5) 煙囪新建完畢后,及時進行鋼筋保護層墊塊和蓋鐵馬凳的安裝工作。墊塊厚度等于保護層厚度,如設計無要求時為15mm。鋼筋的錨固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① 次數應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夠的潤濕狀態。
二、 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1、 煙囪新建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1) 澆筑混凝土前檢查鋼筋位置是否正確,振搗混凝土時防止碰動鋼筋,澆完混凝土后立即修整甩筋的位置,防止柱筋、墻筋位移。
(2) 配制梁箍筋時應按內皮尺寸計算。避免梁鋼筋骨架尺寸小于設計尺寸。
(3) 箍筋末端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4) 梁主筋進支座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彎起鋼筋位置要準確。
(5) 板的彎起鋼筋和負彎矩鋼筋位置應準確,施工時不應踩到下面。
(6) 綁扎板的鋼筋時用尺桿畫線,綁扎時隨時找正調直,防止板筋不順直、位置不準。
(7) 綁扎豎向受力筋時要吊正,搭接部位綁扎不少于3個扣,綁扣不能用同一方向的順扣。
(8) 在鋼筋配料加工時要注意,端頭有對焊接頭時,要避開搭接范圍,防止綁扎接頭內混入對焊接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