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民生水利效益大 兩岸百姓受惠多
今年3月開工建設以來,永春桃溪流域綜合治理取得顯著成效。截至11月15日,121個子項目已完成投資5.65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08.7%;桃城東平示范段完成投資2.27億元,占年度計劃的97.9%,年底前將超額完成年度計劃任務。昨日,本報記者走進永春探訪這一民生水利,帶您一同欣賞“水清、堤固、園靚、路暢、岸綠、房美”的新景象。
雜荒河灘地成熱鬧公園
綜合治水,水利工程是根基,桃城東平示范段的整治成了一個樣本。站在岸邊,聆聽潺潺流水與溪內小石頭碰擊出的美妙音樂,踱步河畔,聞花草芬芳,看綠茵成片,老少閑聊,好不快樂——這就是如今的桃溪流域桃城東平段景色。“以前這里是雜亂的河灘地,河面滿是垃圾,根本沒人來,哪能想到會清河道、建公園,變得如此漂亮、干凈整潔。”今年70歲的重慶人楊秀叉說。如今,他每天晚飯后,都要帶著小孫子來桃溪旁的公園散步,這里也成為附近居民休閑散步的好去處。人多了,商店也跟著紅火起來,一位姓楊的超市店主表示店里生意好了不少。
說到桃城東平示范段,不能不說其新建、加固的4.5公里堤防,囊括了生態護坡、梯級擋墻等堤防建設手法。“變防洪為親水、變生硬為生態,把原來的垂直擋墻改為梯級擋墻,就能在岸邊增設親水平臺,讓群眾在溪邊嬉戲,更好地與周邊的公園景色融合,其防洪標準也提升至20年一遇。”永春縣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水土治理后村民增收
桃溪流域綜合治理的水土保持與生態建設工程讓群眾受益良多。
雨后,記者在蓬壺鎮麗里村山上的一處水土流失治理地看到,半山腰處砌起了一座約1米高的擋墻,一條水泥排水道從擋墻處直通山腳的桃溪支流,排水道兩旁種滿了木薯,雖然山路泥濘,但不見水土流失痕跡。“過去,一下雨天,泥土就不斷地往山下沖刷,沿途無法種植農作物,這塊10畝的地也就淪為雞肋。經過治理,單這片木薯地就能讓村民每年增加收入近萬元,山腳水稻等作物的收成也有明顯提高,綜合效益達數萬元。”村支書林多仁說。記者下山時遇到兩位老農,他們笑著說,沒有水土流失,雨天也能上山耕作了。
蘇坑鎮嵩山村水土流失治理成效也很出眾。他們通過茶園的坡改梯、封山育林、造水保林,還有桃溪支流溪畔堤防的建設,使得原本一到下雨天就渾濁不堪的小溪變得清澈見底,小魚成群。
杜絕生活污水直排桃溪
今年以來,沿溪各鄉鎮通過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示范工程和相應的保潔機制,從根源上控制了桃溪流域的污染。
目前,桃溪流域內的11個鄉鎮已完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示范工程21個,并通過縣級驗收。“21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一天可處理生活污水514.9噸,經處理的生活污水水質達到相應標準,可以直接進入自來水廠使用,同時,每年還可凈削減化學需氧量43.24噸、氨氮10.75噸。”永春縣環保局小穆介紹。永春縣污水處理廠的擴建和縣城新建的12公里污水管網也杜絕了污水直排桃溪現象。
固體垃圾問題的解決需要群眾環保意識的提高和相應保潔機制科學運轉。
蓬壺鎮“村收集—鎮處理”的集中式垃圾處理方式值得一提。“按照1000人一名保潔員的標準給每個村子配備相應的保潔員,實行日8小時保潔制度,按照每100米一個的標準配備果皮箱,配一輛小型垃圾車將垃圾運到鎮上的中轉站,再由中轉站轉運到垃圾填埋場集中處理。”蓬壺鎮鎮政府小康介紹,蓬壺鎮日垃圾處理量可達50噸。該鎮還通過上門宣教、學生問卷調查等方式同步提高群眾的環保意識。垃圾處理了,再加上河道治理,原來凈是垃圾的桃溪蓬壺段就像洗了澡一樣干凈,天晴時,還能看到溪里的石頭和小魚。
今年以來,永春縣還對10家規模化禽畜養殖場污染防治設施進行建設,并做好了禁養區、禁建區內的禽畜養殖場拆遷、關閉工作。
2013年總投資望超8億元
今年已取得成效,明年桃溪流域綜合治理怎么做?據永春縣桃溪辦相關負責人介紹,2013年,永春縣將致力于提升項目品質內涵,完善桃城東平示范段和已完工項目的細節,融入人文產業遺產的保護、挖掘和價值展示,進一步提升品質和內涵,同時明確工程后續管理單位、管理責任,加強對工程成果的管理維護。桃溪流域綜合治理將在各個鄉鎮、河段全面鋪開,已初步策劃生成綜合治理項目62個,投資估算達8.78億元,將重點做好城鎮雨污管網建設,在所有鄉鎮推廣農村生活污水高效處理示范工程,大力開展造林綠化,全面實施家園清潔行動和“百村整治、十村示范”美麗鄉村三年行動,持續整治河道內非法采砂和河道外非法取土洗砂行為。
本文章由榮茂凈水材料網整理出版,詳情請登錄:www.zzrmjs.com,聯系電話:135 2646 6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