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聚焦: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
剛剛閉幕的黨的十八大在報告中提出,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短短十幾個字,內涵極其豐富,意義十分重大,將對未來經濟社會建設產生深遠影響。
從“三廢”治理到全過程控制,從堅持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并重到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的進程中,黨和政府對發展與保護關系的認識越來越深刻,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把握越來越明確。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進一步深化了科學發展觀的理念,具體化了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強化了環境保護的地位和作用,標志著黨對生態文明的認識進入了新境界,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指明了方向。
堅持節約優先,有利于破解資源瓶頸、推動節能減排、提升發展質量。從發展階段看,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工業化和城鎮化對資源有著巨大的需求。從國情看,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資源相對短缺、環境容量有限已經成為我國國情新的基本特征,部分重要資源對外依存度逐年提高。從發展方式看,我國經濟保持了30年的高速增長,但呈現出粗放型特征,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是發達國家的3~4倍。因此,在資源需求不斷加大、資源使用效率又相對低下的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堅持節約優先,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水平,這可以有效緩解資源瓶頸。
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具有協同效應,在多數情況下,二者是互利互惠、相互促進的關系。傳統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來源于能源燃燒,資源使用少了,污染物排放也相應地會減少,資源消耗最小化將有力促進環境保護。堅持節約優先,就是要以最小的資源消耗、最少的污染排放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就是要提升發展質量。
堅持保護優先,有利于緩解環境壓力、解決環境問題、推動發展轉型。10年來,黨和政府以科學發展為主題,高度重視環境保護,不斷調整發展與保護的關系,環境保護事業取得積極進展。然而,一些地方在思想上還是重發展輕保護,在實踐中往往先污染后治理,導致環境問題層出不窮,制約經濟進一步發展。黨的十八大提出堅持保護優先,就要求地方政府轉變發展理念,正確處理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把環保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僅要末端治理,還要源頭控制;不僅要償還舊賬,還要不欠新賬。
堅持保護優先,可以改善環境質量,緩解環境約束壓力,為發展預留更多的空間;堅持保護優先,可以從根本上遏制環境問題,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順應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堅持保護優先,并不是不要發展,而是為了又好又快發展。越貫徹落實好保護優先這一方針,越能加快發展方式轉變。誰先貫徹落實好保護優先這一方針,誰就能占據新一輪發展的制高點。
堅持自然恢復為主,有利于提升環境承載力、利用自然恢復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從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再到生態文明,實質的區別就是人與自然的關系。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才能理順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才能找到科學發展的現實路徑。黨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而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正是在這種大背景、大思路、大戰略下提出的。
大自然自身有修復能力。堅持自然恢復為主,就是要順應大自然的規律,給大自然留下更多的空間,用自身的方法和節奏修復自己。正如我們在治沙過程中認識到“人進沙退”未必是最好的選擇和最科學的方法,人類對大自然的好心很可能幫了倒忙。堅持自然恢復為主,就可以避免人類對自然的干預,降低環境保護的成本,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堅持自然恢復為主,就可以給自然自我調節的機會,有利于拓展環境容量,提升環境承載力,讓環境更加優美宜居。
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三者渾然一體,缺一不可。節約優先是為了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保護優先是為了生活空間宜居適度,自然恢復為主是為了生態空間山清水秀。這3個方面角度不同,目標一致,都是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為了在給子孫后代留下豐富物質財富的同時,也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
中國已經走上建設生態文明的康莊大道,這是可喜的。黨為生態文明建設指出明確的方向和路徑,是更可喜的。只要我們更加自覺地珍愛自然,更加積極地保護生態,可以預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并不遙遠。
公司網址:www.zzrmjs.com